《跳柴歌》教学反思:
卞莉月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与竹有关,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遵循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的、自然的糅合在一起。 由复习歌曲《小竹桥》开始进行导入。
《跳柴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旋律却较难,又由于一字对两音,其中还有附点,这对学习歌曲更增加了难度。虽然有相同的乐句,但是要唱准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分析歌曲,听歌曲成了关键。
听歌曲:在教学得整个过程中,一直融汇《跳柴歌》的旋律,或打节奏或对音乐进行欣赏,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注意歌曲,以降低学习歌曲的难度。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环节在教学歌曲中占的比例较大,为的是通过分析歌曲旋律间的异同的点,使歌曲的难易一目了然,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更让学生直观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致在学习歌曲时更自信,更容易。显然,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唱得更好了。
但是,从学生最后演唱的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完全激发情绪,饱满的演唱好这首歌曲,因此在歌曲教学方面还需更扎实有效,并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学习效果。由竹乐器开始,让学生熟悉竹乐器,认识竹乐器,并通过欣赏乐曲,而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这节课主要是了解了一下葫芦丝的音色以及熟悉了一首很有特色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