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过程性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15-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小玲

数学过程性评价方案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发展目标,数学教学中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那么对学生怎么进行观察评价呢?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学生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的最多等等。本记录可先由组员形成共识,然后组长负责记录,用语言或数据反应出学生合作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表现结果。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表现,全面发展。该记录由组长一周或一月进行汇总,报给教师。教师在学期末汇总在学生数学课堂表现综合反馈表中。 

3、阶段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反映学生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的评价,通过学生自己、小组成员、教师、家长的定量评价,综合学生在某一阶段中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成长历程。等级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还要有学生自己、小组成员、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定性描述,例如“眼中的自己、朋友的鼓励、教师的呵护、家长的期盼”,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建立测试满意得分制 

面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差异,老师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试中的答卷不满意,教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鼓励学生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给予第二次评价,从而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5、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决定档案袋的内容。主要收集、记录学生某一个学习阶段或专题成长的有关作品、反思,及教师、同伴对自己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此来评价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6、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作业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它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反馈。终结性评价的常用方式有: 

A、考试B、课堂表现和阶段性表现评价的综合 C、档案袋的考查D、实践测查 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呈现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时的考察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将老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同学的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给出科学、全面、具体的评价成绩,即:考试成绩(等级)+评语(综合参考成长记录袋、过程评价表、课堂观察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