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数学作业促学生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小玲

新型数学作业促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仍然还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

一、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乘法口诀编成儿歌,比如说:“1只螃蟹1张嘴8条腿,2只螃蟹2张嘴16条腿,,3只螃蟹3张嘴24条腿……”这个儿歌就是带领学生复习8的乘法口诀的,学生在儿歌中获得了快乐,又巩固了知识。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在购物途中,学生要经历怎么拿人民币,怎么找人民币,怎么换人民币等过程,通过这个活动过程,既巩固了学生使用人民币的方法,强化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作业设计层次化。

数学教学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等,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种作业设计分了三个层次,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来做,这种分层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与此相适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多样化,把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本和练习册的习题作业与实践性操作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

在学习了《认识千克》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体育室称了体重,回来后通过计算公式,与全国小学生标准体重比较,了解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应该怎么多增加营养还是减肥,学生完成这个课后作业时兴趣盎然,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也异常扎实,在《认识升和毫升》时,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准备一个1升的容器,学生完成这个作业也很积极,完成的质量也很优秀。总之,只要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就能深受学生喜欢,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作业的完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