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宋剑湖小学 孙惠娟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猜谜语
一.谈话导题
1.导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在吉林的松花江畔,有一个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那就是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齐读:雾凇。
2.“雾凇”这个词儿,对于我们江南的孩子来说,也许很陌生,那么,咱们就先来领略领略这壮丽的雾凇奇观吧。(板书:奇观多媒体出示雾凇奇观视频)
3.看了这么多雾凇的美丽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能用一个词、一句诗,或者一段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说)
4.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咱们的江泽民爷爷在观赏了吉林的雾凇奇观后,写下了这样十六个字:(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江泽民 出示,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树挂就是指雾凇,是俗称。
5.看了这些美丽的吉林雾凇图,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媒体出示教师配乐读)
它,像盎然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是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悠长;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如气势磅礴的落雪,装扮大地,点缀神州。
喜欢吗?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6、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多的雾气或水汽遇冷会凝结成冰晶,这冰晶就叫做“雾凇”。(板书课题,提醒:凇的字形)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你们都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同学们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好。
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听读,你认为同学读得好的,就送她一个大拇指表扬表扬他。互相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形式。
读了这么多遍,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1、读生字词
这些词语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笼罩 淹没 模糊 凝结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生读第一行(真了不起,这里有许多多音字,你一下子全读对了。)
生读第二行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书写生字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好!这里面有几个生字你能写好吗?(点击出示田字格生字)
指导识记字形。师范写:“凝”
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字描红一遍!这个同学写得又快又好!
瞧,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三个一”很到位。
3、读课文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光词学得快,而且字也写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好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
A: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了,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B: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1、本年(读第四声)。2、很早以前的某一时间。(读第一声)】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你们可是小评委哦。
(读中出现问题,立刻解决。解决后让其再读。读得好的,要表扬。)采用指名读、挑战读、推荐读、找有进步的同学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读得真流利。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那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你们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1、生默读课文。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板书关键词:美丽 形成 赞叹)
主要介绍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四、研读体悟,品味景观遣词美
是啊,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雾凇的美丽以及形成过程。那雾凇美在哪儿?(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想一想,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雾凇的美。
2、大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交流:读得真投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交流之前,我请同学们来看这两个词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说到“三九”,老师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哪个同学记得的站起来说一说。出示北国冬日图片,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河面上都结了厚厚的冰。吉林省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那里的冬天格外的寒冷。那里的雾凇也是闻名全国。
咱们来继续交流这一自然段中描写雾凇美的句子。你画的是哪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个具体词语当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1)理解“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
透过“洁白晶莹”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颜色的美。你看到了颜色)
点击图片,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还很透明呢。像水晶、像玻璃、像钻石……美吗?
请你来读读这个词。把词语送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真好)
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赞美一下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雾凇。(齐读)
继续交流,你有什么体会?
(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
“缀满”枝头也就是说雾凇挂满枝头。
数量真多,十里长堤上挂得满满的,多壮观的景象。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读一读吧。
多美的雾凇,多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引读)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图片感知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想去看看吗?
(课件,配乐,教师讲述)看,满树的霜花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又仿佛梨花攀枝,洁白高雅;似披着美玉,戴着白银,婀娜动人,美不胜收。
老师听到了大家啧啧赞叹的声音,(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震惊)作者从雾凇的颜色和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现在你能用你的语言把你眼中的美表达出来吗?
4、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看来,此时吉林雾凇的美在同学们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内心对雾凇的由衷赞叹。
五、总结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六、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