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刘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能清楚的知道文章脉络。
4、通过学习课文,再现“滴水穿石”的现象;初步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释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成语(板书:滴水穿石)生读词,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水滴把石块滴穿了)出示第1小节,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概括:在石头上方的水滴,经常滴在石头上,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已成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板书:奇观)理解“观”(现象)这个现象引起了作者许多的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生齐读课题,理解“启示”
师小结: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作者在“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的启发提示下有所领悟,明白了道理。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师巡视)
交流:
相机出示: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热……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学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你能进一步来说说“滴水穿石”的含义了吗?
再读课文,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找词
(2)、指名交流(师正音、相机指导词语的意思)
(3)、出示词语(生齐读)
师小结: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中国语言文字内涵是多么丰富,这就是我们母语的魅力。
刚才我们找出的句子都是揭示道理的,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启示)但是,我们发现:划出来的句子只是课文的一小部分,课文绝大多数的篇幅我们还没有涉及到,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篇幅,想一想,这些文字讲述的是什么内容?(第3小节写的是名人的故事,第4小节写的是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
指名学生读一读名人故事,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几个名人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各个故事内容。(李时珍20几年辛苦,写成《本草纲目》;爱迪生的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成就画艺)
师小结:作者不仅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的启示,还例举了许多名人的故事,这种写法就是夹叙夹议。这些道理和名人故事都是作者看了“滴水穿石”这一奇观所想到的。让我们再次回到安徽广德太极洞,去看一看,这个现象究竟奇特在什么地方。
三、精读课文1、2小节,感悟水滴品质
(一)、出示: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思考:来到洞内,你看到了什么?(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看到这个现象,你觉得哪里奇特?(水滴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学生朗读)
只滴在同一个地方就能把石块滴出一个圆润的小洞?(生:不能。1、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2、一直不断地滴)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的?(抓“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学生朗读这句话。
老师提示:如果把省略号的味道读出来就更能打动人了。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月轮回,水滴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滴啊,滴啊……谁能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过渡:这个现象,我们就称为“滴水穿石”,也叫“水滴石穿”。对于滴水穿石的原因,课文第二小节用一句话就进行了概括。
(二)、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学生齐读
2、原来,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教师引读:说它目标专一,是因为水滴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说它持之以恒,是因为它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总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最后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的一个奇观。
四、拓展延伸,深化水滴品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滴水穿石”的现象(出示图片)看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水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四字词语会更好。(写一写、说一说)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1、2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奇观
名人
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