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认识大部分生字,通过读好几个关键词而把几句长难句读好。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扎实有情趣,但是上下来却发现效果离预设包括试上都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扎实,从字词教学开始
合格的第一课时必定是扎实的,扎实才会有效。扎实的第一课时又必定从字词开始。这节课字词教学的设计上是花费了大量心思的,试图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教学,但是上完以后却发现生字教学的数量还不够,也就体现了效率上的欠缺。针对这一问题,王老师和张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呼吁字词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字词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情境中教学,二是一词多义。这节课中有了语境中识字,但是还欠缺了一字多义。另外如果能再增加合适的自主识字环节,并且踏踏实实地巩固字词,这样字词教学一定会更加扎实有效。
二 情趣,用多样方式提升
情趣,看似一个简单的词语,但是想让一堂课被评价为有情趣却着实不容易。一直以来,我都被这个词语困扰着:总是说低年级的语文课要有趣,可是明明都是枯燥的读字读词读句,怎么有趣起来呢?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以及其他老师与专家的评课,情趣这个词语在我的脑子里渐渐明晰起来。原来,情趣是这样来的。
情趣要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渲染。书面的文字语言对于孩子本是没有温度的,孩子需要老师用恰当的,有时候甚至是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激发兴趣。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句和表情表达出来,效果往往相差甚远。在这点上,我有些欠缺。内敛的我对着孩子放不开,语言又缺乏童趣,这让我的课堂难以成为情趣的土壤。我想,要靠近孩子,先要学会他们的语言,看来以后要多阅读一些儿童读物,多揣摩孩子的心理,放开一些,活泼一些,让孩子的思维与心灵在我的课堂上能自由飞翔。
情趣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都是读书,总是机械地重复“再读一遍”换成谁都要感到乏味,更何况是生性活泼的孩子呢?这就需要教学的智慧来帮忙了。创设情境读,运用不同的评价语激励读,看图读,甚至像张老师说的那样用绘本的方式读,仅仅是读,就可以生出千般变化来。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我最缺的就是能敏锐捕捉恰当利用教学资源的智慧。如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孩子自然会保持新鲜感,沉浸于课堂而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