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开放的体育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发布时间:2013-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居静艳

营造开放的体育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宋剑湖小学  居静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同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其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然而,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支持力量依旧薄弱,限制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依旧普遍存在,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体育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而且规定性、统一性强,体育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新意,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灵活性、开放性差等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绝非单纯而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和情感,有着强烈成长与发展需要的人,体育教学的开放化就是基于此提出的,它要求我们在“健康第一”理念指导下,以开放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审视和建构体育教学各要素,并创造性的进行科学管理,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主体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使体育教学能够更加顺畅、高效的进行。体育教学开放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化

过去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过于强调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对开放性、灵活性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喜欢的健身性、娱乐性、易开展性较强的内容难以进入课堂。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的设置无疑是影响他们主体性发挥的首要因素,如果教学内容无法同他们的生活与内心产生共鸣,那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无从谈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健康与体质的提高,个性、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化的问题。

要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就必须更加重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鲜明提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过去,体育教师习惯于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唯教材是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淡薄。而体育课程新标准使教师有了管理课程的权利,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开发者。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化实际上就是对体育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这有赖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既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生理与心理发展现状以及学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简化规则,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根据现实需要加强奥林匹克教育,满足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的需求;广泛吸收那些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多人跳绳,二十四人二十五足跑等项目。这些都可以说是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化的具体做法。

更加关注体育教学过程中隐性教学内容的开发也是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所谓隐性教学内容,就是指隐藏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里的那些关于体育情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以及学生人格(心理、性格、社会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隐性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的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体育教学内容中隐藏的,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开发出来,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向更深层次发挥。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开放化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有法,法无定法” 任何体育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各自的独特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的限制等。体育教学的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应用不当往往事与愿违。例如,情景教学法对小学生来说,可能生动活泼,趣味无穷。而对大学生来说就难免幼稚可笑,索然无味。在当代,体育已经成为与生活日趋紧密的文化内容,成为一门成熟的教育领域,体育的内容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心理拓展训练、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迅速扩张,这就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方法开放化就是要综合考虑教学对象,运动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个体差异,教育资源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加以运用,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成长、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体育教学的开放化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及教育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是体育教学方法开放化的重要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所以提倡这三种学习方式,是因为它们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体性,自觉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这三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有利于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但每种学习方式都各有其特点,学习方式优越性的发挥也需要特定的条件。以探究学习方式为例,要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就需要有一种学生探究学习的模式,需要一种能够支持、保障学生探究学习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教学方法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进行学习方式的教育与引导,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科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开放化

体育教学为了保证体育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课堂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就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过去,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课堂秩序的维护上,强调课堂的统一性,纪律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一个开放而灵活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就不会有学生主体性自由而充分的发挥。严格统一的课堂教学管理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固然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强调纪律与统一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了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的需要,决不能为了管理上的方便而限制甚至扼杀了学生“自主”的权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富有情意的课堂,一个充满创造氛围,探索氛围,合作氛围的课堂,而不是一个了无情趣,了无情意,生硬刻板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开放化将更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优化,这将在下面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化中进行论述。

四、体育教学评价的开放化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和“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定量、定性判断的工作。从目的上看,教学评价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进步服务的。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体育教学评价简单地归结为体育项目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往往仅以老师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等等。由于学生在身体与技能方面存在先天差异,而且随着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体育学习评价的视角也日趋丰富,因此上述教学评价既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也不能很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的开放化,突出表现为体育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出评价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就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来看,既要评价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等认知方面的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生体育态度、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以及体育道德、个性品质发展等情感、心理领域的学习效果。就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来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评价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尤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中,可以有效促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互动。体育教学评价开放化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尝试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过程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和相互了解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过程。而通过家长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状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使学生主体性发挥由学校扩展到家庭,扩展到社区。就教学评价方法上讲,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重视“总结性”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更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态度、能力和素质。

更加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是体育教学评价开放化的另一重要特点,这也是对“健康第一”课程理念的深刻解读。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运动能力、技能水平、个性品质的机会。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体育的情感;即使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能从中体味到拼搏与努力对成功的意义,体味到生活、生命、人生的价值所在,进而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体育学习。但这丝毫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叶澜所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如果没有教师积极的支持与科学的引导那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是随意而散漫的,是毫无意义的。科学的引导,积极的支持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等来支撑。因此要保证开放化的体育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避免其流于形式,流于散乱,体育教师要从教育思想与专业品质、教学专业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等多方面来自觉、全面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王虎,苏蕊等.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利用问题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6]李春晓.体育课程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

[7]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3

[8]董翠香.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