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把握好教材,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教材既含有知识内容,又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因此我们教师应先把握好教材,理解好知识内容及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并结合教材的资源,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们知道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既枯燥又乏味的,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说算理,一味地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只会使计算教学变得肃然无味、学生厌烦。
二、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适时启发点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作为教师不要过分地担心学生不明白而进行一味地讲解。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而对学生不明白又被以为是很幼稚的见解,都应该肯定,启发,诱导。
三、应教给学生数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应用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数学研究本身的方法,它是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策略和模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的方法,他们就能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