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等于99%的汗水+1%的天才”。的确,在论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方面都处于刚形成或初步发展的时期,开发他们身上蕴藏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转化为其学习生活的动力,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如何让学生通过体育使其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和培养呢?本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能加大其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 性格的投入程度,从而有效的促进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以自己所教的二年级为例,本班的学生喜欢竞争,好胜心强。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有些学生愿意尝试并积极练习,而有些学生却对其生畏。因此在效果上只是简单的完成技术动作而已,学生的兴趣 情感 意志 个性等都没有充分涉及。后来自己在对其的教学上运用游戏法,结果学生一下子都表现的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变的十分活跃。在游戏时经常能看到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你追我敢的顽强作风和大胆创新的个人表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渐渐的本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浓了,平时的情感流露多了,意志品质变顽强了,有些学生性格也变开朗不孤僻了。
我想这就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是要靠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推动,从学生对喜欢体育教师、喜欢体育游戏开始,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真正使体育课堂回归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