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结
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我校《基于儿童本真,建设本色课堂的研究》课题自立项开展研究,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学期我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个人的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就“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课堂问诊,案例剖析。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经验,有时知识与技能目标不能当堂落实。鉴于此,我将这学期的情况简单总结。
一、业务学习,充实理论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能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也从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如动态生成的起源,预设与生成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策略等。本人能通过学习开阔自己视野,明确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能借助学校博客这一交流平台,发表看法和个人成果,与志同道合的老师共鸣。这一学期,我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了对有效引导教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操作策略研究的认识。
二、 献课询教,保证行为跟进
在组内的教研课中,我除了自己准备一节课,同时也观摩了同校教师的两节课。在备课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观察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1、是否把课程目标具体为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3、是否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活化教材?
4、所设计的学习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5、教师是否合理运用评价?
6、教师是否有效关注学生?
为了能较好了落实以上这几项内容,我下了功夫钻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并并活化教材,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这节课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分类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我不但使用了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图片,还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使得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通过这样的磨课,我对有效引导教学,促进本色课堂的动态生成研究有了自己的进一步理解。
三、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有效引导教学,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简约、更高效的本色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2、如何做到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多方面发展,也是下一阶段我要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