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技能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
曾一度时,人们片面理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传授”,课堂上为了刻意追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把体育课上成游玩课,还美其名曰“重视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殊不知表面热闹,实则空洞虚化,毫无实效。体育课堂教学应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立足体育课堂教学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身体练习,来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悟。
2、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对这理念理解不深,导致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忽视,淡化了教师对学生教学指导作用,淡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一怪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前的预设安排和课中的动态生成处理,充分体现教师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传授式”教学方式的获得重生
“传授式”教学方式它具有简单、实用、见效快的特点,本应是班级授课制下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但它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因而受到批判。于是乎,“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蜂拥而至,似乎一节课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就不是好课,谁用传统的“传授式” 教学方式,谁就不先进,是落后,就没有落实新课标理念。我们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好的,关键在于应用的得法与否。体育课要能把教师的讲解示范等传统式教学方法应用自如,并采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补充应用,达到“回归体育本色,演绎教学激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