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音乐教研组围绕学校《基于儿童本真建设本色课堂的研究》的课题进行“本色音乐课堂”的研究,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了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本色音乐课堂对于我们音乐老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时下流行的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几乎完美,但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是否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音乐课堂?因此我们组从本色的音乐课堂着手研究。
一、 组织教师学习。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我校课题的培训,组织老师们集体学习《中小学音乐教育》,安排好时间,让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辅导,并鼓励本组的青年教师主动向学校课题组的老师们请教,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参加兄弟学校的研讨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把名人请进来学习,把名老师请进来,听名老师的报告。组织全体老师观看音乐教育的录相。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确原则及研究方法。
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本色音乐课堂的研究就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我们小组按不同学期的不同教学内容,确定研究目标。
(一)、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培训实验教师,了解课题价值意义,制定研究方案,规划研究过程思路。
(二)、根据研究过程思路,在常态教学中探讨“本色音乐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实践情况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及反思。。
(三)、详细安排专题研究课活动。备课要求双目标备课,即教学目标和专题实验目标。课题组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撰写论文.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校专题研究计划,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
三、教师服务意识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如何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感悟音乐中的“真、善、美”,在生活中体会、拓展,用以指导学生的人生,指导学生的人生价值。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服务意识,服务儿童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儿童作为课堂的主人,不断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问题。“转变教师服务意识”的探索将努力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有意义的课堂生活,能促进儿童在这种课堂中发展。
(二)抓备课环节:
既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密切与学生生活联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转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主动去获取知识,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 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
通过深入的研究,促进了音乐组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音乐组的老师们一起备课钻研教材,听老师们试讲,研讨,使得“本色音乐课堂”课题研究更加深化了,为音乐课优化课堂结构,学生学法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题方向正确,深化了教育改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课题的引入丰富了教研内容,开阔了老师的思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组的老师们的论文,受到了校教科室领导的好评。卞莉月老师的论文《润色音符 声如天籁 从“低”做起》获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一等奖,论文《多媒体为音乐课插上绚丽的翅膀》、《浅谈小学音乐中的审美教育》。吴彩琴老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的家》获武进区多媒体软件评比一等奖,执教电教课《游子吟》获武进区信息化教学三等奖。这一专题研究也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课堂教学质量均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