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与“我要” 的无痕链接---朱小芳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稿
发布时间:2012-12-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杜华萍

“要我”与“我要” 的无痕链接---朱小芳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稿

 

编者按:论文写作一直以来是广大一线教师重点关注却也倍感棘手的一个问题。朱老师基于自身的论文写作实践,在常州市中小学英语教育年会上作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论文写作讲座,令到会教师深受启发。现将朱老师的讲座稿和PPT发至教研网,希望和更多的老师分享。

“要我”与“我要” 的无痕链接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朱小芳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非常有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和交流我的写作观,我主要想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为何写 即写作的动机;

2.写什么 即写作的选题

3.怎样写 即写作的方法步骤。

一、为何写?

我的写作之路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阶段:

1. 要我写

每逢论文评比,我所在的学校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3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上交至少一篇。为了评小学高级教师,在2000年以前,我不得不应付这种纯功利性的写作。当然写出来的文章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选题无特点

内容大路货 语言假大空 可读性不强

2.我要写

2001年评上小高之后,我就不再动笔。但2005年的一次偶遇,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在一次一次教学联片活动中,我发现大家都非常敬佩一位其貌不扬的老教师。原来他刚刚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是我们金坛除了校级领导以外的第一人!好羡慕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评中高?我想都没想过。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会后,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他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一个白龙马的故事:唐僧西天取经时所骑的的白龙马,本来也只是长安城中一家磨房中一匹普通的白马,在陪伴唐僧师徒历经99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之后,才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房看望往日的老朋友。曾经的伙伴对他羡慕不已。白龙马平静的对众马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有幸被唐僧看上了,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你们也没闲着,其实,我每走一步,你们也走一步,咱们走过的路一样长,也一样辛苦。只不过你们一直在磨房里来回打转而已。

是啊!通常,我们的问题不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功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朝哪个方向走,并能够坚持下去。

从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第一个三年发展目标。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慢慢感觉出:写文章,不就是要写出我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所做、所想的事吗?这年年底,我试着将自己平时的想法和做法整理了一下:拙笨地写出了“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并以邮件的方式投稿到《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没想到,居然真的在2006年第二期上发表,并被转载到《小学各科教与学》《中小学教材教学》上。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有一篇文章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我不再因为评了中高而停下写作的步伐,成了实践意义上情不自禁的写作。完成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无痕链接。

二、写什么

写作题材需要真实的起源,常言道: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不仅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意义,还关系到写作的难度和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能将课堂或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喜悦、未经预约的精彩、产生的困惑等随时记录下来。在电脑上建立一个待写文件夹,哪怕只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典型案例。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选题

1.从教学的难点、焦点、热点处选题

新课程强调体验、参与、合作。于是,每节课中“小组合作”成了固定模式。06年的某一天,我受邀去一所农村学校调研,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4B

Unit

1,在教学完句型和四个职业类单词后,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让每组派一个同学穿上一种刚学的职业装,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老师没有对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做过多的要求。老师一宣布开始,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有的同学在看,有的在帮忙穿戴,多数学生说笑。汇报时,就是一问一答。并没有语言知识点的提升。我当时就在评析栏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有效吗?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合作吗?当时,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浮华背后。于是我写下了“浮华背后----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热闹”后的反思”这个标题,但这一次,我没有急于动笔,我再一次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查阅了“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并收集这方面的案例,然后从三个方面写作。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在恼人的等待中,生活又一次向我绽开了笑脸。

2.从教学的创新、出彩处选题

这是我们常用的选题。文章贵在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写作者要言真意切,要能让编者和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的如下文章均是从自己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和自我感觉出彩处进行的选题。

3.从听评课的感悟、困惑中选题

对课例进行研究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喜欢的一种模式,在语篇教学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丁雪老师成功地上了一节语篇阅读课5A

Unit7 After

class,这节课例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教研组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约而同都例举了她的这节课例。并在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活动中获得两篇一等奖、两篇二等奖的好成绩。

4.从理论学习的启示中选题

2010年我读到戈项红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找寻有意思的课堂’,当时我的脑海里就跳出另一个词——“意义”,那么我能不能从“如何使热身活动更有意义”这个角度去写。很多思绪纠结在一起。那天一回到家,我就直奔书房,从辞海上找出“意义”一词,它有三点解释:(1)语言文字所表示的内容、含义。(2)价值或相对价值。(3)要达到的目的。当时我反复斟酌,确信可以从‘意义’一词中找到切入点,这三点解释完全可以和英语教学中的热身活动结合起来。于是给自己设想中的文章命名为“追寻有意义的热身活动”,几经磨合,最后这篇文章也如愿发表。

5.从课题研究的提炼中选题

 

在对词句教学的研究大行其道数年之后,必然会进行语篇教学的尝试和研究,我们在2010年开始进行了《语篇教学的三度研究》课题研究,在课题组内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探究、实践之后,我们的语篇教学理念逐渐成熟,并内化在平时的教学行为中,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了《引导学生品读和领悟阅读文本的内涵》一文。提出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引中启迪、观中感受、品中体悟、思中升华”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体悟文本的内涵,最终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我们试图剖析文章选题的密码,找到选题的捷径。我发现有如下原则

1.求新原则:避免人云亦云

如果文章的内容是别人早已知道的东西,那么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就没有必要撰写与发表了。所谓新意,包括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三个方面。一篇论文观点新颖、立意不凡,是展开有力论证的良好基础,也是广泛传播的有利条件。所以写论文最需要新的思维、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都有体会,要观点新又谈何容易?因此,论文的新意主要来自于新材料。所谓新材料,就是文章的观点不一定有特别的新意,但用来解释说明观点的材料是原创的、独特的。因此,同样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至于新方法,包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同样是实践,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表达形式,就可能有不同的收获与效果。

2.求小原则:避免大而不当

小就是选题的范围要相对集中,避免大而不当。文章的篇幅是有限的,而要在一定的字数范围内讲清楚一件事,就需要有比较充分的分析论证,所以有经验的作者都强调写文章要“小题大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求实原则:避免故弄玄虚

实就是选题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不故弄玄虚。我们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实践资源,立足课堂,到课堂中寻找和选择具有一定实践针对性的选题。课堂里的故事

课堂里的精彩 课堂里的喜悦 课堂里的问题 课堂里的困惑 以及 对课堂的思考就是最好的写作选题库。

确定了写什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写?反思我自己的写作流程,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在课堂中收集论据

有了一个明确的选题,还要看论据的数量和质量。写好一篇文章,掌握充分的论据是基础,即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论文的基本方式,就是用论据来论证观点。根据论据的抽象或具体的性质,人们一般把论据分成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两大类,或称为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依据材料的来源和获取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而理论材料或间接材料来自于阅读实践;事实材料或直接材料来自于教学实践。即我们的论据收集来源于阅读和教学。一般来说,收集论据的基本思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了具体的论文题目,于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去收集有关写作材料;另一种是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大致的方向,需要在浏览或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选题好材料范围。(如图所示)这两种情况没有高下优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2011年的秋学期,我们从BCD版块转而研究A版块语篇教学,但我们似乎忽略了EFGH综合版块的研究,综合版块的教学过程大部分时候还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相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但到底该从何处落笔,写什么?毫无头绪。无独有偶,我们的教研员早就注意到该板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个学期就进行了综合版块的课堂教学评比。我如沫甘泉,在仔细聆听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评优课以后,掌握了鲜活的典型性案例,为今年的年会专业论文----“综合,不仅仅是综合----提高综合板块教学实效的思考与实践”一文。做好了充分的论据准备。

二)在思考中整理结构

就像造房子一样,写论文也要搭一个基本的结构和框架,有了合适的框架,各种论据才能对号入座,安排到不同的论文段落里。篇章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论文的构思过程。论文的基本结构反映了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论述思路。好的论文应该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流程有序。关于论文结构的三大部分的特点和写法,前人曾精炼地概括为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漂亮而吸引人;中间要像猪的肚子一样饱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子尾巴一样简洁有力。

论文开头的常见体例大致三种:

从介绍问题背景导入

从阐明理论概念导入

从描述具体事例导入

将论文的本体比作:猪肚。是说论文的内容不能太单薄,要有一定的分量,论证的实施过程也可归纳为三个要求:多维视角

前后一致   逐层推进

论文的结尾是全文的总结部分,在结构上:要首尾呼应、前后圆融。恰如其分地收束全文,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在内容上:应提升观点,卒章显志。论文结尾的语言表达要体现三个特点,即:完整、准确、精炼。

三)在学习中丰润积淀(点PPT):

在有了写作的素材和明确的思路以后,我们还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积淀丰润自己的思路,要善于采撷前人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平时读一读各类报刊杂志;看一点广告、电视;听一点歌曲、音乐;交一些热爱教育、生活的朋友,有一点自己的爱好,诸如此类,对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的论文写作做好全方面的准备。2010年底我全程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17节研讨课上,老师们精美的板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没带相机,只能用拙劣的手将板书设计画下来,回到家,我搜索到相关的刘显国的专著《板书艺术》和东尼

博赞的《思维导图》,并随即从网站购得,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到学校打开一个教室的大门,将优秀的板书设计课例在黑板上画下来,用相机拍好,然后写出了去年的年会论文《板书设计之设计》,并最终获得江苏省一等奖。我在常州教育网上11月底的一则通知中看到:如下书籍是今年常州市特后高级研修班推荐读本,我们也不妨一读。

四)在交流中分享重组:

文章初成,我们还要拓宽修改的维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如让教研组的同事读读,甚至让其他学科的教师读读,恳请他们谈一谈他们的读后感,然后我们才能彼此分享并修正观点,文章也得以重组。

) 在修改中梳理整合

一篇好的文章应在归纳整合中碰撞、质疑、修改、完善。写好了,放一放,在课堂实践中检验一下,和同事们多聊一聊,有空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你总会觉得还有修改的必要。我在写今年的年会论文的时候,就做了这样一件傻事,在文章大致成形之后,我把它放在床头,有空读上几遍,看看行文是否流畅,看看观点是否鲜明,看看论证是否深入,就这样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但还是对小标题不够满意,于是,我打开成语字典,一页一页地翻开去,每天翻那么几页,一来选择贴切的成语来修改我的小标题,二来也确实是一种学习。

六)在斟酌后确定标题

俗话说:鲜花还需好瓶装,一篇文章一定要写好大标题与小标题,这样才能入编辑、评委们的法眼。江苏教育的编辑夏新宇老师在一次报告中谈到:每年的教海探航参赛论文一万多篇。初审就只能看一下文章的大标题和小标题。题目的新、实、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是我去年撰写的教海谈航论文的标题和小标题。

这是今年的常州市年会论文一等奖的标题。

结束语

见微知著、因小见大。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都有文章可做。只要肯用心,多观察,多思考,俯首即文章。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即使小如苔花,也要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就让我们像陈继儒《小窗幽记》中写的一样:以少说话为高贵,多从事写作,创立自己的学说为富有吧。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