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态体育课
我们说常态教学是在现有平常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较为固定的、常规性的、自然状态下的体育课教学。
1.教学内容要精选
我们必须根据本校物质条件、教师能力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必须与各年级学生发展需要相匹配,主要教材内容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能较好传承体育文化,较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具有较强的身心发展锻炼价值。
2.教学目标要科学
每一节常态课不可能完成太多的任务和要求,新课标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落实和呈现,教师必须非常明确这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必须得到什么,抓住一节课中最主要的、核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目标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易于操作和评价。
3.教学常规要落实
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要求,它包括:课堂服装的要求;出勤的纪律,如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事前请假;课前集合整队、检阅人数、师生问好、宣布内容和目标、课后小结;严密的队列队形操练和有组织、有纪律的练习队伍调动;仔细听讲、积极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的轮流值日制度;做好安全卫生检查工作等等。
4.教学安全要重视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要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我们要在体育课的每个环节落实好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如课前仔细检查上课所用器材和设施是否完好,运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关注查看学生穿着是否合适,有无生病或身体不适;顺序渐进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课中要加强课堂组织纪律的管理;要在保护与帮助上下足功夫,尤其是器械体操类教材内容的教学。
5.教学方法要得法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尽可能选用省时又有效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与选择要易于目标的达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努力追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6.教学手段要实用
在常态教学下,我们不可能有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设计布置场地、器材、教学道具,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如场地设计布置时应尽量考虑现有场地的资源,一些体育馆中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的线条和图形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手段资源,常规的体育器材、标志物发挥多种功能,做到一物多用,教学手段的应用尽量做到经济、实效、实惠。
7.学科特性要突显
体育课一定要像体育课!每一堂常态体育课均应在教师的诱导、指导和帮助下,遵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等,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大量的各种身体练习,让学生学懂、学乐、学会,较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