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黄毓秀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课堂上与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学生的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呢?
一、首先要在备课中落实以学生为本。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手段。而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好的备课和教学设计,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备课的本质其实就是备学生,而以人为本的备课,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知识的需要,语文能力的需要,学习方法与技能的需要,身心与情感发展的需要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备课应该依据学生的需要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另外备课还应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备课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研究制定出分层指导的目标和措施,做好因材施教的充分准备;其次是备课时还应思考如何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趣学。总之,以学生为本的备课应该是更充分考虑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二、在课堂中落实以学生为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个主阵地上经常出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现象。教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为宗旨,设计一个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整个课堂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有的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进行宣讲,满堂都是内容分析,串讲串问,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霸主,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我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落实: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该超越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有一位专家这么说:“没有自然生成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我觉得他的这句话说得很好,他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我们课堂过分而盲目追求“结果”的怪现象。纵观我们县、镇级的很多公开课示范课,“自主学习”一闪而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疑难,没有生成,没有智力活动,学生非常容易就能得到结果(有些教师干脆直接给出)。可见,我们的课堂过多的关注结果,而轻视学生学的过程。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