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1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杜华萍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巧妙设疑,在课堂中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完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What do you like? 等等这些句型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学生可以打开记忆的闸门,尽情地述说,各不相同。并且在英语课堂的语言热身阶段,我也特别喜欢给学生提这些灵活开放性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也让学生学有所用,增加语言输出的频率。

 二、在课堂中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电话语的教学中,我通过实物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创造性地编写对话内容,教师则在必要的时候给以指导,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往往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出示插图,鼓励学生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创故事,有时也开展小小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如果是故事性强的对话内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设续写故事的条件,给学生一片自由创作的空间,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