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更新,课堂上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年来,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也纷纷进行探究,何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它是怎样界定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它里面的几大要素与我们的课程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尝试着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的支撑点在哪里?这种探究对于课堂教学有何价值?如果这种探究有用,这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一、对核心素养的初步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由此看来,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十分明确,其外延很广泛。其实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只不过我们并没有认真去总结或思考其中的关联,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到这些素质来评价老师的一节课是否有效,我们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否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紧密相连的。
(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据以上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要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它既是数学知识、能力的结合体,也是数学方法、思想的综合体,它既有先天因素,也需后天学习所习得。另外,我们要补充的是,先天因素是指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一个人要形成一种素养与其家庭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略这一点,影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两大要素,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因此,老师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每天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积累并形成这种数学核心素养。
(二)拥有数学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在漫长的数学学习中形成了数学素养后,他的处事方式与思考策略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走进一间刚装修好的房子,他可能会对其装修风格,色彩配搭,家具的摆放等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很有美学品味或素养。但如果他的关注点是这个房间的面积,朝向,高度等等,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拥有数学素养的人。又如一个人去沙漠旅游,傍晚看日出的时候,他会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具备文学素养,如果他的关注点是眼前这一片沙漠面积大约是多少亩,或多少平方公里,从这里走到那里需要多长时间,其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说这个人有一定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