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咕咚》教学设计

                                 夏淇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  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