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人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三、 教学重点
角的直观认识
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创设情境
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里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你看到了些什么呀?
2. 引入课题
引导:请大家看两位小朋友,他们手里已经做成了什么呢?
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
小朋友说有5个角和3个角,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1.认识物体面上的角
引导:哪位小朋友来指一指五角星5个角在哪里,三角形的3个角在哪里?(学生上来指一指)
指导:角可以怎么样指?请看老师指一指。1.手指从顶点分别沿两边指出角;2.在边与边之间用手指比划弧线指出角;3.两者合起来指出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互相指一指角,并说出:这是一个角。
2.抽象图形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你能从图里桌面上的哪些物体面上找到角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哪些物体面上有角?能来指一指吗?
指名学生指出物体面上的角,呈现其中的三角尺、纸工袋和闹钟,分别表示出上的一个角。
说明:我们可以沿着它的边把这些角画下来。
这些图形都是什么?
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角。
3. 认识角的各个部分
说明:现在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板书画点)再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板书画两条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我们刚才画角时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 边)
请观察这里的角,它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个角,同桌相互指一指他的顶点和两条边,并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说一说。
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你觉得边有什么特点?(强调边是直的)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
4. 认识角有大小
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活动角。
请小朋友用两手捏住两条边,把角变大一些,再变大一些。
你是怎样把角变大一些的?
指出: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板书:两边张开角变大)
你是怎样把角变小一些的?
指出: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板书:两边合拢角变小)
追问:把角的两边张开,角有什么变化?把两边合拢,角有什么变化?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也就是说,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是有大小的)
三、练习巩固
1.哪些是角,在下面打√;哪些不是,在下面打×,说说理由。
指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事直的。不符合这些特点就不是角。
2.完成在书本上。说说第一个图形那两个为什么不是角,第三个图形为什么有两个角?
3.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怎么样比出来的。
指出: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
4.你是怎样比较的?
指出: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5. 让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角的大小只要比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比较,只要比两边张开的大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对大家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