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许霜婷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洁

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许霜婷

一、复习导入,回顾“写了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板贴:外形、性格、习性)

这些方面告诉我们课文写了什么,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对比阅读,知道“怎么写出来的?”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1小节,这一小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松鼠外形的特点,哪个词?(板贴:漂亮)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松鼠的哪儿最漂亮?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预设1:面容最漂亮,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清秀一般用来形容少男少女,现在用来形容松鼠,再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很惹人喜爱。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预设2:尾巴最漂亮。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古代帽子上的流苏状装饰物),摸在手上感觉毛茸茸的,既相似,又给人美感。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补充:它的尾巴总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里可以看出它和人一样还会乘凉,小尾巴真可爱)。“帽缨”一词,写出了尾巴的长度和蓬松状,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写了它的样子和用途。

预设3:吃东西的姿势最漂亮。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从“直竖、像人们用手一样、送东西吃”可以看出松鼠吃东西时不像兔子或狗一样趴着吃,大部分都是坐着,像我们人一样拿着东西放到嘴里吃。这里是把松鼠吃东西的姿势和人作比较。

3.是的,多么漂亮的小松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布封在介绍松鼠外形的时候,不仅要抓住特点,还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外形的漂亮。

4.这是布封笔下的松鼠,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又是怎么写松鼠的?

出示:例句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现在请你将两者对比,并默读思考:例句和课文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语言风格不同。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例句的语言简洁直白。

预设2:说明方法不。课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了松鼠外形的漂亮。例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客观严谨的数据,准确介绍了松鼠的体长、尾长和重量,让人知道了松鼠具体有多小。

小结:是的,同样是说明文,像《松鼠》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为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往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语言相对生动活泼。而像《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为科学性说明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比较客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平实,让人一读就懂。第五单元的两篇文章《太阳》和《鲸》也是科学性说明文。

刚刚通过课文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对比,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现在我们来进行对比朗读,把这种语言风格的不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女生读课文片段,男生读例句)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有两段关于松鼠的介绍,出示对比段落(例句2和例句3)。例句2与课文的哪个段落相对应?例句3呢?现在请同桌两人各选其中一个小节,说一说:

1)课文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2)对比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

预设1:第4小节写了松鼠搭窝的聪明乖巧。如松鼠选择搭窝的地点是在树枝分杈处,这样比较安全不容易掉落。它们搭窝时候,先搬些小木片…足够坚实。用“搬”“放”“编扎”“挤”“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说明了松鼠做窝时的动作。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聪明、乖巧的形象跃然眼前。

对比: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例句2准确介绍了窝的地点、材料和大小,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简洁直白准确。

还有哪组同桌有不同的想法。补充:(1)从“先,然后,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也可以看到松鼠的聪明乖巧,将松鼠做窝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写得有条。(2)窝口设计成圆锥形尤其可以看出松鼠的聪明乖巧。(圆锥形盖子图片)。,

预设2:第5小节写了松鼠的产仔数量,还具体说到了毛色变化,如何梳理毛发,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了松鼠乖巧、爱干净的特点。

对比:课文语言很生动。例句3用列数字的方法准备介绍了松鼠换毛时间和产仔数量。

2.刚刚通过对比阅读,我们知道了作者在表达上用了这么小妙招,才能准确、生动地把这只漂亮、乖巧的小松鼠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布封要把松鼠写得跃然纸上,走进读者的心里,光靠这些小妙招够吗?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预设:作者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对松鼠的喜爱;热爱大自然,他像把这个小精灵分享给全世界的人

小结:布封不是在客观地描述这些小动物,而是倾注自己所有的感情,再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赋予了它人的灵性、人的情感,使这些小精灵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文字,读出布封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2-3小节,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哪一句话特别生动,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布封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板贴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

A:“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这一句说明,松鼠像人一样,也会建房子、寻找食物、喝水,也说明松鼠很活跃。
B: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说明布封通过仔细的观察,准确地写出了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

C:“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晚上出来奔跑,在树上跳着叫着,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一点和我们人也有点像,我们人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大出门,出去了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在凉爽的晚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玩耍、吃东西了!多么惬意!

3.松鼠性格、行为两方面的介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上会怎么写?(简单交流)

三、升华感情,知道“为什么这样写?”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说明文可以分为文艺性和说明性布封在写松鼠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文艺性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布封。

出示布封介绍。包括:成就,喜爱动物,眼里松鼠就是他的好朋友,倾注感情。

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他用毕生的心血和经历撰写了这样一本著作,可见布封对小动物的喜爱,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2.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包括:普及科学,科学严谨。(普及知识,简洁明了)

小结:今天这节课,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了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可以像《松鼠》那样生动有趣、也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简洁明了;无论哪种风格,都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序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四、小练笔

1. 今天我们抓住特点,运用方法,将小松鼠带入了我们的课堂,相信小生灵已经扎根在同学们心里了,大家喜爱这只小精灵吗?老师搜集了一点关于松鼠的其他方面的资料。出示介绍松鼠的资料松鼠喜欢吃素,偶尔也吃荤。它的素食主要以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和榛子、橡子的干果以及种子为主;荤食主要以昆虫、幼虫、蚁卵和其它小动物等为主。

范文:采松籽这可是松鼠的拿手好戏,无论树木多高,球果长在何处,松鼠都能口到食来。具体过程是:它先将成熟的球果咬断落地,再从树上下来,像灵长类动物那样,用前足扒开球果鳞片,咬碎种皮,取出种子,以松仁为食,很有趣的是松鼠受到惊吓时也不轻易放下食物,而是叼着球果逃跑。

2.思考如果是布封来写,他会怎么写。现在请你抓住特点,用恰当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松鼠某一方面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推荐阅读布封的《自然史》。

2.写一写:继续完成小练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