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凤琴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字词。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来,我们一起跟它们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2)齐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准!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也想和大家见见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那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87页,自由地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师读读书要求。
2.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大雨点儿、小雨点儿图片)
三、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4)过渡:瞧,它们来了,它们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你觉得来的雨点儿怎么样?预设:多。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课文)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2.导学: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呢?
3.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课件出示5.6.7)
4.导学: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从云彩里)
5. (课件出示8)指导书写生字:从。
6.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课件出示9)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回来。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是的,课文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飘啊飘啊,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找一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预设: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小雨点儿回答了大雨点儿的话。(课件出示10)
4. (课件出示11)指导书写生字:问。
5.导学:大雨点儿问了小雨点儿,那小雨点儿呢?预设:小雨点儿回答了大雨点儿。
对,我们再来看看“回答”这两个字,它们的里面也有“口”。
6.(课件出示12)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1)过渡: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一问一答就是对话。接下来,老师来当大雨点儿,你们来当小雨点儿,我们一起来聊聊天吧。
(2)小朋友们想不想当当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预设:想。请同桌两人一人当大雨点儿,一人当小雨点儿聊聊天吧。(同桌练习)
(3)小朋友们练得真认真,哪两人想上来表演给我们大家看一看。(指名上台表演,评价。)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板贴:有花有草),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板贴:没有花没有草),它们到了自己的新家后,给新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小朋友们快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课件出示13.14)
3.(课件出示15)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3)汇报交流。
(4)导学:是啊,在雨点儿的滋润下,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板贴:花更红 草更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板贴:开红花 长绿草)。
4.导学: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预设:雨点儿。
5.导学:是啊,雨点儿的功劳真不小啊!你们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课件出示16)引导学生说一说: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又会给大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吧!
四、课后实践,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美丽的童话——《雨点儿》,它让我们体会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回家以后都为小花、小草浇浇水,过段时间看看小花、小草会发生什么变化,再把看到的告诉同学和老师。
【板书设计】
雨点儿
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的地方 花更红 草更绿
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开红花 长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