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雨点儿》教学反思
李凤琴
教完《雨点儿》第二课时,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下雨的视频,学生观看完后,我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雨点儿怎么样?有了直观形象,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雨点儿很多很多,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都”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学生想到了很多,教学效果较好。
2、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文2~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最后,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又会给大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说“假如我是雨点儿,我要到菜地里去,给青菜浇浇水,让它长得更好”;有的说“假如我是雨点儿,我要到高楼大厦上去,把玻璃冲洗干净”;有的说“假如我是雨点儿,我要到农田里去,给禾苗浇浇水,让禾苗长得更高”……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刚开始的学生练习说话环节,让学生说得比较多,花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后面的时间比较紧,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没能很好地落实到位,结尾也有点草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控制教学时间,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