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高琴 2020.12.24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了、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2、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3、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葫芦为什么会掉落?
2、讨论葫芦掉落的原因。(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3、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5、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不在乎。)
6、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7、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8、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9、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10、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11、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12、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13、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3、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4、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指读。(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5、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6、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7、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很着急)
8、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9、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10、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1、分角色朗读。
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那么,我们来看看结果,
是谁对谁错呢?(三)(三)复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B.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
有的后掉,
最后全部掉光了。
三、升华认识,拓展思维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
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语言训练)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不治 变黄、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