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高琴   2020.12.24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了、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2、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3、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葫芦为什么会掉落?

2、讨论葫芦掉落的原因。(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3、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5、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不在乎。

6、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7、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8、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9、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10、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11、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12、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13、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3、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4、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指读。(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5、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6、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7、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很着急

8、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9、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10、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1、分角色朗读。

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那么,我们来看看结果,是谁对谁错呢?(三)(三)复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B.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三、升华认识拓展思维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语言训练)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不治          变黄、落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