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张秋月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不同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 )在争论( )。它们进行了( )次对话。
(一)出示第一次对话
1.青蛙在井里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情怎么样?
2.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3.师生合作:现在我是小青蛙,你们就是小鸟。
(1)我想问问你们:小鸟们,一百多里有多远啊?(告诉你们,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是50000多米,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操场250圈都不止。)
(2)那你们都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呀?
说话训练:我飞过了( ),飞过了了( )。
(3)你们一直飞,一直飞,飞了这么远的的路,有什么感觉?预设:累、渴
(4)能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吗?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品读“落”
(1)小鸟们,你们又累又渴,看到了一口井,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2)难怪又渴又累的小鸟一看到井沿就落了下去,而不是轻松地停下来。
5.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读出青蛙的好奇和小鸟的又累又渴。
(二)出示第二次对话。
过渡: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路,青蛙相信吗?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1.从哪个词看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读词卡:说大话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夸张、不切实际)
3.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齐读小鸟的话。
4.在青蛙看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5.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意思不变。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指导朗读。
7.小鸟的观点是什么? 读词卡:无边无际
8.理解无边无际:际:边
(1)那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指名说)
(2)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你们飞过了……,飞过了……,还是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三)出示第三次对话。
过渡:青蛙和小鸟各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对话。
1.你们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你赞同谁的话呢?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各自的看法。
3.咱们来研究研究青蛙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会弄错呢?
A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B你只看到了房顶的一部分,那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天的一部分)
C你把把书卷成筒状,只能看到房顶的一小部分,青蛙也一样,它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的那一片天空,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5.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了笑,说——
三、总结延伸
1.因为小鸟整天在天空中飞,因此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一抬头就只能看到井口的那片天空,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也叫做“井底之蛙”,比喻那些眼界小,见识少的人。
2.续写《坐井观天》中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3、咱们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回去之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噢!老师也希望大家不要像井里的小青蛙一样,而是可以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增长更多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青蛙 (井里) 目光窄 天不过井口大
认识事物要看全面
小鸟 (天上) 看得远 天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