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秋莲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张秋月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不同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   )在争论(    )。它们进行了(   )次对话。

(一)出示第一次对话

1.青蛙在井里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情怎么样?

2.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3.师生合作:现在我是小青蛙,你们就是小鸟。

1)我想问问你们:小鸟们,一百多里有多远啊?(告诉你们,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是50000多米,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操场250圈都不。) 

2)那你们都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呀?

说话训练:我飞过了(     ),飞过了了(        )。

3)你们一直飞,一直飞,飞了这么远的的路,有什么感觉?预设:累、渴

4)能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吗?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品读“落”

1)小鸟们,你们又累又渴,看到了一口井,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2)难怪又渴又累的小鸟一看到井沿就落了下去,而不是轻松地停下来。

5.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读出青蛙的好奇和小鸟的又累又渴。

(二)出示第二次对话。

过渡: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路,青蛙相信吗?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1.从哪个词看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读词卡:说大话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夸张、不切实际)   

3.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齐读小鸟的话。  

4.在青蛙看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5.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意思不变。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指导朗读。

7.小鸟的观点是什么? 读词卡:无边无际

8.理解无边无际:际:边

1)那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指名说)

2)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你们飞过了……,飞过了……,还是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三)出示第三次对话。

    过渡:青蛙和小鸟各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对话。

1.你们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你赞同谁的话呢?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各自的看法。

3.咱们来研究研究青蛙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会弄错呢?

A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B你只看到了房顶的一部分,那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天的一部分) 

C你把把书卷成筒状,只能看到房顶的一小部分,青蛙也一样,它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的那一片天空,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5.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了笑,说——

三、结延伸   

1.因为小鸟整天在天空中飞,因此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一抬头就只能看到井口的那片天空,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也叫做“井底之蛙”,比喻那些眼界小,见识少的人。

2.续写《坐井观天》中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3、咱们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回去之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噢!老师也希望大家不要像井里的小青蛙一样,而是可以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增长更多的知识。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青蛙 (井里)  目光窄     天不过井口大

                                             认识事物要看全面

小鸟  (天上)  看得远     天无边无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