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
资料来源 | 题 目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 作者 | 刘 霞 |
文章要点摘录 | 因对“问题”不同角度界定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各有千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致有六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1)从教学目的的角度定位“问题解决”。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自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提出问题解决后,几乎每个国家都把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美国的贝勒教授说到,之所以数学教学的原因是因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学会数学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技能的角度定位“问题解决”。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技能,并且认为问题解决技能是十项基本技能的第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把问题解决作为基本技能,有利于我们在学校教学中将概念、技能和问题解决具体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更好的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3)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定位“问题解决”。全美数学教师协会指出:数学教学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使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丰富有趣,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 (4)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活动。即侧重于问题解决过程产生的感悟。心理学把问题解决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正如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定义可知,面对一个问题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得以解决的过程。①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带有一定的创造性。 (5)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一个发现、探究、解决的过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对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 (6)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模式。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作为切入点,认为一般的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问题解决的含义是广泛的,它不仅是指获得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还包括任务的完成、目标的达成、冲突的解决、数学实验的设计、行动方案的策划、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得,也可包括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等知识的构建。尽管人们从多个角度表达“问题解决”内涵,但问题解决从本质上是一致的,问题解决”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探究、解决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中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主线。 | |||
体会 | 问题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衡量教育的标准之一。标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希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的分析解决问题。我国小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方面阐述了教学目标,将“问题解决”作为义务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目标之一,其目标具体阐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鉴于上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刻不容缓。但是对于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教学走到现在,仍然似乎难以走出“问题解决”教学难教难学的阴影。 | |||
摘记人情况 | 姓 名 | 姚春霞 | 学习时间 | 2022.2 |
研究课题 |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设计的研究 | |||
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