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
资料来源 | 题 目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探讨 | 作者 | 黄冕 |
文章要点摘录 |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5的乘法”为例,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应将教学内容与身体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由机械记忆乘法口诀表变为趣味性强、有意义的创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以7~8岁居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析,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脱离具体直观的刺激去理解抽象的概念。所以,不能以抽象概念的理解为出发点,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来源于身体,通过身体的所知所感逐渐扩充他们的知识经验。故此,通常教材与课程教学中都会有丰富的直观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呈现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或是研究性活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尝试多元化表征“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程导入阶段 通过猜谜导入本堂课身体活动的主要部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之前,请学生一起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很快回答出了正确答案“手”。随后,通过“你说我猜”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规则: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个同学说出手的数量,另一个同学立刻回答出手指的数量。在本环节中,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很快答出了正确答案。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请学生分享在尝试解决问题时,采用了哪些方法。有学生说1、2、3、4只手的手指数量都比较好算,两个人手指加起来可以解决,但是超过4只手时遇到了难题,算起来也很慢。借此契机,引入了游戏的本质就是“5的乘法”。(板书略) 通过设置活动环节:用自己的方法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5×5、6×5、7×5、8×5、9×5、10×5。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元化表征,如将5×5表征为以上板书中的1×5+4×5、2×5+3×5等。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学生已有的乘法口诀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身体部位(手指)的活动,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与能力。 (三)根据目标进行课程评价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情以及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多方面考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将其纳入预设的教学目标,构建本堂课的“设计图”,或是学生运行的“轨道”。如此,以目标为导向设计课后习题,作为课程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 |||
体会 |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数学乘法”教学设计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通过学生身体部位的活动更加有助于深入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趣味性较强,贴近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同时,课堂活跃性较强,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高度融合的双向互动,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建构者和探究者。在多重感官刺激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遇到问题时敢于“脱离轨道”提出自己的观点。 | |||
摘记人情况 | 姓 名 | 杨新霞 | 学习时间 | 2022.01 |
研究课题 |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设计的研究 | |||
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