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
资料来源 | 题 目 |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 | 作者/来源 | 康 洁 |
文章要点摘录 | “生活化情境”,顾名思义,遵循生活的原则,在于自己的生活,为生活而生,“生活化”是从传统教学到现实生活的趋势,正在转变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术语,心理学认为它是可以对人产生的直接刺激作用,并能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客观具体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生活化 以小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 2.方式的生活化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教材,什么样的体验情境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水平。教师分析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把“生活化原型”与“数学模型”进行有效建模,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发展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主要方式在于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及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 |||
体会 |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小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探索,相当于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不断寻找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原型,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使得数学学习更加具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能使自己深入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比如:妈妈在银行中定期存款 1 万元,存了 2 年后你陪同去取钱,学生可以想到学过的利息计算方法来计算应该取到多少钱;在绘制学校平面图时,学生联系到比例尺的知识把学习实际面积按比例缩小画到纸面上;早上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会用学过的钟表知识和减法知识得到结果,还有同学能够想到用学过的路程速度来计算时间;在课外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学校的学生年龄分布情况,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用所学过的统计表或者统计图进行信息的整理;测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赋予合适的单位。 小学数学教材中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问题化。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抽象和乏味的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他们还不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往往只能够客观地死记硬背。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们不断尝试用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巩固,从而对所学数学知识也有了更深的掌握和运用。比如:在学习寻找自己身边图形周长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就联系到自己身边的物体,并能摸一摸自己的课本一周,课桌的一周等;在学习列举法时,学生自己可以举例用 10 元钱,去买价值 1 元的铅笔和 2 元的练习本有几种买法等;在学习环形图案的区域时,学生可以考虑尝试计算校园内圆形花坛外径的面积;在学习出勤率时,学生举例练习生活中喝的糖水中的含糖率,一杯盐水的含盐率等等。 | |||
摘记人情况 | 姓 名 | 姚春霞 | 学习时间 | 2021.10 |
研究课题 | 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课例研究 | |||
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