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玲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2月
发布时间:2022-0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小玲

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

资料来源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特征探析

作者

潘洪颖  李运华

杨新宇  曾穗芬

文章要点摘录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特征

(一)活动性

活动是指向某种目的的行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活动性是指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一种探索和研究活动,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策略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数学活动去发现、分析数学问题的本质,去探索、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去建构数学问题解决模型。

(二)情境性

情境是指教师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可分为真实情境、想象情境、模拟情境和推理情境等。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情境性是指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索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问题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活动过程。

(三)交流性

交流是指彼此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对方,数学课堂活动的交流性是指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地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数学想法,并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想法且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促进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交流性贯穿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四)实践性

实践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活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性是指教师设计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明确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检验数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五)探究性

探究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就是对“未知”进行不懈的“追问”。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面临新情境时,通过探究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数学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方法和提高数学推理水平,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体会

数学问题解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和学生简单的解决一道应用题也不能等同。数学问题解决其实是要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用已有知识经验,寻求新的解决策略或方案,并从中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是一种思维锻炼的过程。所以,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是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促使学生运用知识经验、创新思维去探索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问关键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摘记人情况

   

吴小玲

学习时间

2022.2

研究课题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设计的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