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表
资料来源 | 题 目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 | 作者/来源 | 苏霍姆林斯基 |
文章要点摘录 |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 |||
体会 | 《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 |||
摘记人情况 | 姓 名 | 高琴 | 学习时间 | 2021.11 |
研究课题 | 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课例研究 | |||
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