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在工作之余,我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对于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进入到人的血液、神经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育有根。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书中又强调了几点: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导。
我受到的启发是: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挖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学科学科,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受到审视和重新估价。
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反思是教师成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核心教育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教育工作要有实干精神,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应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与教学反思。
这样的反思在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地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