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2-02-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云峰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教学的策略,从创设生活化环境,是时间生活化教学和布置生活化作业三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水平,转变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实施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成为其中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必须予以有效管理。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具备良好的生活效益,未将小学科学知识融入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改变这一状况,全面了解小学科学教育,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小学科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开展高效的生活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创设生活化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胜任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要求,过于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难以保障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若是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或是直接由教师将教材内容灌输于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则违背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初衷,无法彰显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作用。为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活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科学,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并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1]

例如,在讲解《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学校,将学生带入到校园的绿化地带,让学生去观察学校中的花草树木,并记录该季节中植物当前的状况及特点。然后再回到课堂,播放有关于植物的PPT,展现学校中常见的树木种类,让学生去寻找刚才在校园中看到的植物。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并且为学生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在完成课文导入之后,教师可以再此引导学生去思考刚才见到的树木的构成,以及其变化,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植物的变化,了解不同环境下植物的形态和特点。教师可在学生进行阐述和讨论之后,进行树木基本知识的讲解,并且以生活中的树木一年四季的状况为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树木的特点以及变化。这种方式充分展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具体案例形象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从而使之主动投入于学习中,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

二、实践生活化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去寻找有关于科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科学探寻兴趣,找到学习科学的动力[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不只是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用亲身感受去研究和理解科学知识,坚持生活化探究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教师中的物件,认识生活中的材料,比如说窗户中的玻璃材质,课桌的木头材料,饮料瓶的塑料材质等等。先让学生去观察和感受这些材料,结合生活中这些材料的应用,来探讨这些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材料;在学习《蚂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学校或是小区中观察蚂蚁,然后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请学生来回答其所看到的蚂蚁的特点,描述自己对蚂蚁的直观感受;在学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将水、食用油进行实验和对比,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用水,以及对食用油的了解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3]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素质教育改革原则,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应当突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日常生活,并在其中去接收信息、寻找信息,获取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灵活应用生活素材,把小学科学教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知识技能水平[4]。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当合理布置学生的课下作业,应当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而不只是做理论题目,可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理解新知识,回顾已学知识,使之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发花种,或是让学生回家自己采购喜欢的花种,然后种植这些花种,去查询花种的种植方式,生长条件,并记录这些花种的成长轨迹。通过这项作业,不仅能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亲手种植花种的过程中,看着花种一点点长大,真实感受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在学习《蚕的生命周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去养蚕,观察蚕的成长,看其结茧、化茧的过程,观察蚕的整个生命轨迹。这种作业相较于书面作业来说,其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习《点亮小灯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其尝试中去点亮小小的灯泡,然后将自己的成果带到课堂上来,讲解其原理,阐述自己探索的知识和发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实施现代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领悟生活小技能。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布置生活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行发现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保障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研,2016:99.

[2]刘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祖国,2017(2):264-264.

[3]闫景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6(4期):50-50.

[4]伍廷波.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9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