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追求幸福课堂 高琴
幸福课堂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能力和品质,就是“教幸福,学幸福”,即幸福是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其二是把幸福当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与学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即幸福是教学的手段和表现。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状态,幸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到舒适、温馨、安全、快乐的教学,它是由课堂中人与人(师与生)的关系决定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的面貌和教学的性质。幸福教学就是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按照佐藤学的说法,就是所谓“湿润的教室”。“在'湿润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湿润’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湿润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柔和。”幸福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课堂就是他们的家,有了家的感觉,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让学习走进自己的情感、生命和灵魂的深处。
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
1. 接纳学生。学生如果没有被接纳感和归属感,那么就如同人类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只能逐渐耗尽体力直至死亡。……这里的接纳以尊重、肯定、关注、理解、公平、敏感和温暖为基础,意味着承认并且赞赏学生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是说教师必须要喜欢每个学生。但必须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固有的价值。……被无条件接纳的学生,即便是在进步缓慢或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被别人需要,对别人有价值。
2.重视学生。学生需要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是重要的,感到自己参与学校活动是有价值的,能够对学校、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到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必要的、被欣赏的,使他们渐渐地形成一定的成就感。
3.相信学生有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承担责任,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这样的学生清楚自己可以学会很多事情,知道成功和失败同样重要,即使困难重重他们也愿意接受挑战。
4.让学生有安全感。学生需要感到安全,尤其是情感上的安全。这意味着学生信任教师是为他们着想的,相信教师愿意尊重他们的观点。他们知道教师虽然不总是和他们的观点一致,却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并且愿意与他们合作共处而不是彼此对立。
总之,幸福的课堂就是充满善意和人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担心被讥讽、被指责、被批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和交流分享而不感觉到紧张、自卑、孤独;学生感到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而不会有任何沟通交流上的心理障碍;学生时常被尊重、被重视,而没有被伤害、被冷落、被歧视的感觉: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而没有痛苦感、乏味感;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在竞争面前不逃避。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同时满足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的课堂,满足求知欲就是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感到有变化、有进步、有提高、有发展;满足表现欲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有力量,有价值,在课堂上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