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
实施计划(2022.02-2022.06)
本课题被作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本学期将在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具体安排如下:
一、本学期课题研究目标:
1.基于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研究。
2.基于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的策略研究。
3.基于构建形成系统的有校特色的小学生“三自品格”培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研究。
二、具体研究内容:
1.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文献研究。通过研究不仅了解别人开发资源的方式,而且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自立研究现状与展望》《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分析》《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青少年自强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等大量文献,广泛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正确把握“自主”、“自立”、“自强”的含义、以及明确学校及周边哪些资源可以促进小学生在自主、自立、自强方面的发展,探寻能够培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为构建和实施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2.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调查研究。立足“三自”少年成长的视角,深入挖掘“三自”精神价值,从“对国家”、“对他人”、“对自己”三个维度进行广泛调查,发现学生在“三自品格”方面能够发展的点。同时积极探索学习和践行“三自”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从实践、传承、分享三个方面探索和建构校园“三自”少年成长体系。
3.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文化平台的打造。通过校园主题文化廊、校园探究苑和班级文化角的建设与开发,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体验、分享,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自主、自强、自立”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让“三自”文化外化于形的同时更内化于心。
4.“三自”课程的目标构建与内容的研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已有的“三自”校本课程进行更合理地梳理、选择、设计整合,精心设计以“三自”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三自”校本课程为主体、以“特色活动”、“学科融合”为两翼的主题课程群。
5.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结合学校周边的资源,创新开展有质量的“三自”育人活动,引导教师积极、科学参与学生道德养成建设,促进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强化“自主、自强、自立”品格。
6.“三自”少年评价机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三自”少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创设多样生动的评价情景和多个维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悟,深化培育效果。
三、研究措施:
1.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课题实施阶段完成的具体工作。
2.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针对工作安排查缺补漏,及时做好实验中风成功经验与困惑。
各成员围绕研究的重点,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篇课题论文,参加区级以上的优秀论文评比。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2. 开展“三自品格”的文献学习和研究。
三月份
1. 开展基于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的开题论证。
四月份
1. 围绕基于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开展教师问卷调查。
五月份
1. 围绕基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2. 基于依托乡村资源涵育小学生“三自品格”的实践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的构建。
六月份
1. 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
2. 做好课题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