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题 | 一、硬笔的基本笔画 | 单元 | 一 |
教学内容 | 3、横 折 的 书 写 | 课时 | 1 |
教学目标 |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折”。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
教学重难点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折”。 | ||
教学具准备 | |||
教学过程 | 二度设计 | ||
一、 导入: 二 、新授: (一)讲解“横折”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折”有什么特点。 4、 教师分析讲解: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折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折,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折的字。 1、出示范字。
横折: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书法小故事〗 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 |||
滋养生命的书法教育:生活与精神同构的书法观。书法从来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艺术。书法之所以伟大独特,绝不仅在于精妙多变的视觉形式,更在于它是生活与精神的同构,即生命力的展现。《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旷世名作皆诞生于日常生活之中,承载着书法家有血有肉的情感表达。书法的艺术性正是建立在“人”的厚度之上。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借由书法,表达自我、游艺体道、滋养成长。虽然时代更迭,但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意愿、内在情感的抒发、生命本色的表达在根源上仍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