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自主性?家长可以这样做! (转载)
发布时间:2022-11-13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自主性?家长可以这样做!

 

学习是一个逐步提高孩子认知的过程,每个人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同样的问题,有的人可能看一遍就会,但是也会有人需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才能掌握,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一看就会的能力。而作为家长,在生活中是孩子的引导者,更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同样,在学习中,他们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来寻求帮助,尽可能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教导,帮助他们慢慢去消化和掌握新知识。

作为一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时间要比孩子更多,所以当辅导的问题是一些小学问题时,可能一时无法理解那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解释不明白呢,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些都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的新知识,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难度的提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出现一些困难,一时间无法理解也属正常,所以当自己即将出现崩溃、抓狂的情绪时,适时休息几分钟缓冲情绪,尽量避免坏情绪展现在孩子面前。何况一味的责骂、批评,依旧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紧张,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投入到学习中,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害怕接收新知识,讨厌学习。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不好之时,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理解和关心的,让孩子学习不一定非要逼迫孩子,而是要学会信任,和他平等地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当下的感受和情绪,给予帮助和鼓励,让孩子认识到自身价值,从而主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先思考,碰到卡壳的点,再耐心指导,这样取得进步之后,亦可增强孩子自身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步入社会,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这个时候可能会感叹“如果当年再努力一点点,考个好点的大学就好了”。所以等到孩子上学之后,会将自己的遗憾和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在孩子学习方面,会变得更加的严苛。但往往怀揣着过高的要求和期待,在不经意间,会给孩子带去巨大的心理压力。

较高的教育期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过高的期待,脱离了孩子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范围,会打击孩子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加之,随着学习难度增加,无法突破的瓶颈和压力,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无力感,变得抗拒上学。所有的要求和期待,应该以孩子的自身条件为基础,在范围内设定合适、合理的目标,这样压力才会变成动力,而不是变成孩子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人们总是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得到积极的反馈后,会促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精进,如果是自己做的不好的方面,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当孩子成绩较差,当下自己又无法提升时,一味没有规划的学习,只会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越来越强烈的挫败感,逐渐变得抗拒学习。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短期小目标,一点一点的完成,慢慢积累知识,将不擅长的事情转为孩子所擅长的事情。

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也是孩子抗拒学习的一大因素,比起获取知识,对于孩子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么困难都不会觉得辛苦。好学不如乐学,比如:在学习数学公式的时候,可以从公式如何发明,背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神奇,让其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一但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将更进一步激发孩子努力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