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69例1、“练一练”,P72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都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列表,列举,转化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2.出示问题,谈话:谁来口头列式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9个杯子是相同的,求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只要用果汁总量除以杯数等于每杯的容量
3.谈话:我们继续来看题。(出示例1)指名读题。
提问:和上面一题相比,这题有什么不同?
生:上一题只有一种杯子,这题有大小两种不同的杯子,这题比上题要复杂。
二、教学例题
(一)理解题意
1.谈话:遇到复杂问题,我们先要理清题意。你是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你是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生1:根据“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全部倒满”,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生2:“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个大杯的容量=3个小杯的容量。(板书这两个数量关系式)
(二)确定思路
1.谈话:理清了数量关系,接下来你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要求,学生读一读。
谈话:请拿出学习单完成第1题。
2.自主探索,体验策略的运用
(1)交流时先学习把大杯假设成小杯的思考策略。
第一种:列式。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做的,请他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生1:因为1个大杯的容量=3个小杯的容量,所以把一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和6个小杯合起来是9个小杯,9个小杯的容量是720毫升。接着720÷9=80毫升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再用80×3=240毫升算出一个大杯的容量。
追问:说的真好。你们听懂了吗?题中明明是7个杯子,这里为什么要用720÷9呢?谁来说一说。
生2: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把1个大杯看成3个小杯(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演示),再加上原有的6个小杯,一共有9个小杯,9个小杯的容量是720毫升。
师;怎样列算式的?(板书算式)
3+6=9(个)追问:9个什么?生:9个小杯。
720÷9=80毫升,追问:求的是什么?生: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80×3=240毫升,追问:这一步呢?生: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
第二种:画线段图
谈话:这位同学画了线段图,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生3:我先画了小杯这条线段,分为6小段,表示6个小杯,再画大杯这条线段,分为3小段,因为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然后两种一共是720毫升。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720毫升。
追问:你们都听懂了吗?(指6小段的线段图)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生:小杯的容量。
追问:(指另一条线段图)这条线段图呢?为什么用3小段表示1个大杯的容量呢?
生:因为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
谈话:在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线段图上还要标上问题。
第三种:列方程解答。
谈话:这位同学用方程来解答的。
提问:(投影展示)6X表示什么?3X呢?
生:6x表示小杯的容量,3x表示大杯的容量。
追问:1个大杯的容量为什么用3X来表示?
生: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3个小杯的容量,设小杯的容量为X毫升,大杯的容量就是3X毫升。
引导: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示意图进行解答,有的同学画线段图解答,还有的列方程进行解答,不管用什么方法,在解答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1个大杯看成3个小杯。
小结:是的,都运用了把大杯假设成小杯的策略,我们把大杯假设成小杯,也就是假设这些杯子都是小杯。(板书:假设都是小杯)
梳理:原来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是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假设都是小杯后,数量关系变成怎样的了?
生:变成6个小杯的容量+3个小杯的容量=720毫升。
(板书:在数量关系上替换)
谈话:这样,原来的数量关系就变得简单了。
(2)互动交流,体会把小杯假设成大杯的思考策略。
提问: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做的,你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吗?
(指着算式720÷3在3下面画横线)这里为什么要除以3?
生:把小杯假设成大杯,因为3个小杯等于1个大杯,6个小杯就等于2个大杯,加上原有的1个大杯一共是3个大杯,3个大杯的容量是720毫升。
提问:这种思考方法与前面几种思考方法一样吗?
生:把杯子都假设成大杯。(根据回答板书假设都是大杯)。
追问:假设都是大杯了,数量关系变成什么了?
生:变成2个大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追问:问题变简单了吗?怎样列算式的?
生:1+2=3(个)追问:3个什么?生:3个大杯。
720÷3=240毫升,追问:求的是什么?生: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
720-240=480毫升,480÷6=80毫升。追问:80毫升是谁的容量?生: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生:老师,其实这里可以更加简单点,根据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直接240÷3=80毫升,就能求出一个小杯的容量。
师: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3.检验结果。
谈话:这些解答是否正确,我们要进行检验。怎样检验?谁能口头检验一下。
生:80÷240=1/3,80×6+240=720毫升。
强调:只有答案符合题中所有条件,才能说明解答是正确的,最后写上答句。
4.组织对比,加深对策略的体会
提问: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假设都是小杯”,另一种是“假设都是大杯”,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不同的杯子假设成相同的杯子。
师小结:都是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像这样把两种或几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种策略这就是假设策略。(板书:假设)
(三)回顾总结
1.回顾:回顾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通过假设来把两个未知量变成一个未知量,使题目变得更加简单。
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目里数量间的关系。
补充:在用假设策略时,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2.再认: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谈话: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做整十数试商。把接近整百或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已经两个数的和或差,假设两个数同样多,分别求出这两个数。
三、课堂练习
谈话:接下来你能用假设策略来解决相关问题吗?
1.说一说可以怎样假设。
学生完成填空题。
2.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提问:为什么同学们想到假设都是椅子。而不假设都是桌子呢?
生:因为如果假设都是桌子的话,4把椅子不够转化成一张桌子。
指出:为了计算的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策略。这里我们假设都是椅子。
四、课堂总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生2:假设能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让问题变得简单。
2.作业:同学们都学得不错,还有一道题目,同学们课后完成在书上,有信心独立完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