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情境,改善英语思维习惯
发布时间:2022-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马卓敏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喜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得到充分的改善。在传统英语课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写完板书,然后开始念读,让学生跟读,对于学生不懂的单词含义,教师直接在英文单词下面标注汉语,对于学生不会读的单词,教师也是直接在该单词下面标注音标。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流程把握,能在一节课中教完所有知识点,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深刻了解,也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初衷,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新课改的步伐,革新英语教学理念,不为教学而教学,要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行动大于思考”,学生只有先会读英语,会用英语唱歌,才有兴趣去学习英语。

例如:在《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me》一课中,教师着重分析英语语句的构成,然后再分析语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有效区分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我们都知道汉语重点表达意义,而英语侧重于结构模式,我们在教学课本内容的时候,可以重点分析英语语句的结构,如在学习本堂课中“There be”的句型结构时,教师着重讲解这个语句结构,避免学生用汉语思维学习英语。这句话的含义为:我家的附近有一个公园。而如果逐词翻译很可能是这样的:这有一个公园在我家附近。听上去很别扭,这就是英语和汉语的语句结构区别。教师应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对英语语句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通过 反 复 练 习“there is a bank”“there isa book store”等语句,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身边的建筑,以巩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增强其英语语感,培养其英语语言思维模式,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