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钰 课题研究研讨活动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2-06-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毛敏钰

本节课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例验证,得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结论,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把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拓展到多个偶数相加,多个奇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此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把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通过语言表述突出思维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本节课,胥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之后,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回答问题越来越有理有据,体现了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1、灵活取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复习奇偶数时教师以座位号为例进行提问。在教学活动(一)时,教师让学生以自己折的和自己的课桌为工具进行操作。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不仅显示了教师的机智,更主要地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同时也 体现了奇偶性在生活中随处都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二)时,主要是讨论奇、偶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的结果的奇偶性问题,把课本中的圆圈和方框中的奇偶数分别设计成用纸盒装卡片、抽卡片、写算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先抽卡片写算式、再发现问题、再进行验证等过程,这样既增强了娱乐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体现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用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活动(一)摆渡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合作用纸船操作再记录,反馈时,让人上台画图演示和记录,然后再发现归纳等。(二)是奇偶数相加所得结果的奇偶性问题讨论活动,先让学生在同奇、同偶的盒里抽两张卡片,再写算式算出结果,看结果的奇偶性。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在同一个盒子里抽出两张卡片上的数之和都是偶数,让学生提出问题——那是为什么呢?再去进行猜测、验证验证等活动。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也让学生愿意去讨论、去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奇偶性问题本身是十分抽象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做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来解决,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启示。

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促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课堂也将更有灵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升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