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今天我们数学组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展开交流。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品质、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
杨霞:你们各班现在的计算现状怎样?
姚春霞:从收学生的作业来看(1)学生做题容易受环境干扰,一些外在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2)很大一部分学生做完不检查。认为太麻烦,这样的陋习,往往使他们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甚至部分学生检查也只是把做过的题目读一遍并没有认真地再计算。(3)计算时学生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其原因是当题目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当题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常常未看清题目就匆匆动笔。
吴小玲: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动笔列式打草稿,而是笔尖在空中绕着,动口不动手,,能不做的就不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有些学生打草稿时,稿纸密密麻麻,见缝插针地列式,字迹模糊看不清,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竖式写在书或本子的边角上,一个式子没算完位置不够时,或重算或挤着写,造成速度慢、错误率高。
杨霞: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杨新霞: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
陈怡:我觉得要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年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并定期对学生的口算进行书面测试。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周晶: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不是告诉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
胥玲: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课标》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毛敏钰:从算法多样化来突破计算的灵活性和思维简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尊重个体的教学现实,但也不放任自流,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算法,更重要的也是学习他人算法的长处,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以此更加利于学生根据题型来灵活处理。往往某一算法的优势并不能在当堂体现出来,而是在后继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
朱明芳:快速估算得数范围也是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估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
金智叶:可以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