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请看图,图上画的是谁?一起说,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我们一起来把他的名字写一写 。“司”是生字,书写时要半藏半露,这样就美观了。
司马是一个复姓,光是他的名。连起来读一读:司马光
2.一提起司马光,我们就想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读过的举举手?指名讲。
点评:你讲的很完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真实记载,出自《宋史.司马光传》,我们来看原文是怎么记载的,师读。截选的这段文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完善板书:24.司马光 齐读课题
二 初步感知“小古文”
1.初读:首先请大家把这篇课文小声地读两遍,感受一下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反馈:指名说
点评:像你所说的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
你很会发现问题,古人写文章用词非常简洁、精炼。这样精炼的文字还有很多,呆会儿我们慢慢品。(精炼)
你很会观察,跟现代文比,篇幅短小,只有三十字。(短小)
刚才同学读的时候感觉怎样?难,比较拗口
小结:如同学们所说,像这样语言精炼、篇幅短小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板贴)虽然难,但老师也有秘诀,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理解这篇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反复诵读。
2.再读:现在请打开课文102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至少读3遍。开始!
3.指名展示读。
点评:很了不起,第一次读古文,已经很厉害了。
4. 检查字词:
(1) 要想读好这篇课文,首先要读好这四个字的读音。
庭 登 瓮 迸 它们都是后鼻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点评: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读好了。
(2)有人知道瓮是什么吗?点评:说的特别准确,它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瞧,这是“瓮”,这是“缸”,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但“瓮”口小肚大,“缸”口大底小,形状上有所不同。
(2) 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发现没?没水中。
5. 字词放入文中再读:字音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能读好课文了吗?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谁来读?点评:读得真棒!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读好了课文,我们一起到字里行间去看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来看第1句,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这句话里提到了谁?(群儿 一儿)
群:组词“一群”
点评:像这样给字组一个词就能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这种方法叫“组词法”。(板贴:组词法)
你能用组词法来解释这个“戏”吗?指名说。说的非常好!还能用这种方法解释哪个字?(没:淹没)
2一群孩子在哪里做游戏呢?(戏于庭)你怎么知道“庭”的意思的?
点评:学习文言文,能利用好书本提供的注释,明白句子的意思,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注释法”。(板贴:注释法)
3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古人说成:群儿戏于庭
师:一群金鱼在池塘里游泳。群鱼游于池。
一群孩子在教室里朗诵。群儿诵于室。
点评:学的真棒,会灵活应用是一种学习方法。
过渡: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4“一儿登瓮” 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你说的很准确,“登”是“爬”的意思,根据生活经验,换了一个我们比较常用的字词来理解意思,这种方法叫换词法。(板贴:换词法)
5谁来说说“跌”的意思?(跌:摔)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换词法)
6谁能连起来说说“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
7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过渡:看见有小孩跌没水中,大家是什么反应,又是怎么做的?读第2句。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众”是谁?其他小孩子。
2有小伙伴掉进大水瓮里了,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弃”是什么意思?抛弃(组词法)“去”又是什么意思?离去(组词法)为什么他们“弃去”了?(预设:害怕、找大人)
3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持”是什么意思?(换词法,持有“举”“拿”的含义。)
4学习 “之”
师:有谁知道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预设1:生:“之”就是“瓮”。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前面说是“持石击瓮”,击打的是瓮,所以砸破了的就是“瓮”。
师:你联系了上文理解这个“之”字。真会思考。
预设2:生不知道或说错了
师:很遗憾,你猜错了。老师提醒你,若是联系上文,你肯定有所发现。
小结:之有很多用法,这里是代词,指前面的瓮。
5司马光持石破瓮后结果如何?水迸,儿得活。谁来说这句话的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水迸,儿得活”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
小结:会思考,会合作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7.再读古文
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你能试着给课文划斜线,使我们的朗读更有节奏和韵味吗?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划,其他同学在下面划。
划好了线,我们试着读读吧!你也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读,齐读。
点评:越读越有韵味。
三、讲述故事,试背古文
1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我来说故事,你们来读对应的原文,可以吗?尝试一下。
老师说,学生读。
读古文难吗?请同桌互相合作,学着老师的样子一人讲故事,一人读原文。
过渡:通过讲述,我们感受到虽然文字很简短,但是内容很丰富。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点评:短短的小古文,我们读到了一个丰满的人物。
3其实,我们古文原来没有标点,今天加了标点方便大家理解,我去掉标点,你们会读吗?不仅如此,还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排版?
4现在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背课文吗?出示。
5当时故事发生时,司马光才几岁,长大后的司马光成为了什么样的人,一起看简介。自己读读。你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小时候他聪明机智,长大后他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诚待人,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古文,认识了司马光,还学习了理解古文的方法,相信大家的古文学习之旅会更加精彩。
四、拓展阅读,活用知识。
请你们运用今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读读《曹冲称象》,想一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