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形式
发布时间:2022-09-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怡

一、简单阐述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及研究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它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改变,它具有学科跨度大、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经验性学科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因此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变性、实践性、活动性了,要更灵活、开放、协作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小组合作成为最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二、组内各位老师就此主题发表个人看法

陈婷:执行力高、团结的小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组建小组要通盘分析全班学生,科学搭配,才能构建合理、互相促进、互相引领、取长补短的小组群体。小组成员人数一般5~6人为最佳,多则可以到6~9人,这样的人数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人数太少,成员之间无法形成激励与竞争的态势;人数过多,活动时,成员之间容易混乱,达不成默契,意见过多,无法及时归纳与总结,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大组人数定于6~9人之间,小组定于5~6人之间。

胡凤: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小组,应该建立在有统一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的基础上。由于部分学生能力较强,而且比较出色,可以包揽各种难度的实践任务,导致部分组员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失去锻炼与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还有部分学生过于自私,在实践活动中未能考虑组员真实感受,而是在盲目状态下参与活动,导致合作出现

问题,团结意识得不到科学培养。

    吴媛媛:综合实践活动有序与高效地开展,可以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也能对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极大程度的强化,使每个学生均能在小组合作中获得创造力的持续发展。因为专门的指导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技能,所以教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科学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将组员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并完成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在充满荆棘的过程中,照顾组员并通力合作,大胆面对活动中的各类挑战,从而在探究与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各类学习任务。

吴海峰:正常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凸显出拓展性与自主性,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实践活动内涵做到感悟,从而形成正确观念。但是,部分学生可能会沉迷于活动中有趣的环节,而未能对实践活动的潜在意义做到准确挖掘,只懂得玩,却没有实现“玩中学”。为此,教师必须通过点拨,对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拓展,学生才能从多角度看待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活动中的快乐,也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团结的意义,从而带着合作意识去参与各类活动,感悟不同的人生道理。

三、活动点评

    通过分享交流,大家认识到各小组成员还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获得丰富情感,也形成极强的合作意识,更是通过亲身参与感悟出简单的人生哲理,明白做人道理,实现先做人、再做事,从而健康与快乐成长。小组团队在默契配合下能拓展知识层面,表达心中所想并阐述不同观点,组员对不同想法与观点进行科学验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做到准确掌握,有利于每个学生形成应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可见,合理建组是十分必要的。

四、活动效果:

良好的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推动的一个助推器。它不但能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效、顺利地开展,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助力添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