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概述
情景化作业指的是将知识体系中的语言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共同反应在学生的作业中,凸显作业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中,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且使用知识完成情境的构建和内容的填充[1]。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在不同的情境中英语使用的意义是不同的,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感悟。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对应的作业情境,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发展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优势
(一)情境化作业有助于优化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师需要承担两个及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还要承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这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作业设计中,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设计的作业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的需求。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的个性化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通过情景化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在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设计中完成作业,获得知识。通过情境化作业的创新,教师能够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
情景化作业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将作业设计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的。情景化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编创。在趣味性作业和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兴趣不断提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享受和放松。
(三)情境化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英语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思维品质、文化观念、语言能力等内容,情景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知识,在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感受情境中的文化内容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2]。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化作业的设计也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情境化作业有助于推动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类型
(一)聚焦与英语素养的生活化作业
英语是西方国家日常交流沟通、记载生活和历史的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情境化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效果。教师在生活化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当天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与家长讨论自己发现的一件小事等,通过分享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体验式作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十分有限。在情境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无法真实接触到的外国真实生活画面融入作业中,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获得知识学习的乐趣。在体验式作业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营造情景,让学生在作业中完成场景的模拟。
(三)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境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作业需要的信息,然后在整理和汇总中完成作业。通过交流和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四)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践性作业
学生没有英语学习语言环境,只能在教师营造的特定环境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语言生活的机会,通过实践体验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
(一)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选择性
小学阶段的英语语言学习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3]。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在情境化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对含有英语元素的歌曲、视频等内容的关注和好奇,通过趣味性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农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认识更多小动物,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小动物,学习这些小动物的英语发音。然后在作业中,教师让学生以“I like…”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且说明理由。这是一种展示性作业,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在展示中获得学习自信心,并且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巩固英语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提升作业的层次感,突出个体差异
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化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作业的层次性。教师需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制定差异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自信心。多元化套餐作业中包含书写、朗读、表演作业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队配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完成不同的作业。在创设情境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比如在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作业设计中,听力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听文章模仿对话的作业,通过反复倾听和模仿练习实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以文本对话为基础自主设计编写对话素材,通过仿写掌握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容。部分学生也可以将文本内容改编成角色扮演,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在分层次作业设计中,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从题海战术转化为生活化作业
在常规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以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为主,布置的作业数量也比较大。繁重的作业压力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拓展,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境化作业设计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一种策略,学生在情境中将英语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情境中应用英语知识[4]。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迁移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受英语的使用价值。
比如在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作业设计中,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通过资源的查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并且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教师也以外国重要的节日入手,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文化的对比,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新要求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的提出和素心素养理念的发展要去,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作业入手,在情景化作业中拉进学生生活与英语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英语知识完成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发挥,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深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巩固和提高中发展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