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暗箱
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执教老师:蒋云峰
一、教学内容:
本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箱里的电路这一活动展开,教材虽然分几个活动,但是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检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揭示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遇到如此暗箱,我们无需打开它,只需要借助外线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教材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教室的灯坏了,找不到墙体里的导线在哪里?引导学生了解像这样的问题属于解暗箱。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电珠进行试探,并了解检测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让学生用检测器连接不同暗箱,看看小灯泡的的亮度变化,变亮了猜测是什么情况?变暗了猜测是什么情况?小灯泡亮度不变是什么情况?为后续学生利用简单电路检测电路暗盒搭建支架。用APP尝试连接,看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进行分析。
第三、引导学生设计4点暗箱。在小组交换暗箱,检测暗箱之前,了解探测暗盒的正确骤及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能遗漏。让其他学生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同时提醒学生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这部分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应占用课堂大半的时间,教师这里要充分做好指导工作,并事先为学生做好暗盒让他们去判别、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小组内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交流讨论,知道实际生活中电工师傅所能利用的检测仪器,了解使用方法,课后继续探究暗箱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按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2.知道什么是解暗箱。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和并用表格进行记录。
2.能够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推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愿意去探究暗盒中的秘并延伸到生活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推断。
四、教学难点:
有顺序的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现象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在上课前发现,教室里有盏灯不亮,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灯管坏了,导线坏了,线路坏了……
2追问:那导线在哪里呢?我们能轻易看出线的排布走向吗?
3.师揭题:是的,我们从外面无法看出里面究竟是什么,在科学上,我们就把像这样的问题称为“暗箱”问题。这个插座后面的电路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电路暗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电路暗箱。(板书深题:电路暗箱)
(二)、挑战一:解一个电路暗箱,知道暗箱中加入灯泡电池等发生什么变化
1.谈话:瞧,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电路暗箱,靠的近的小朋友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左边有红、蓝三根导线,右边是一根蓝色导线,通过你的观察,猜一猜,哪一根导线可能与右边的黄色导线相连?
生:蓝色
2.师:你为什么猜蓝色?
生:因为它们颜色一样……
3.追问: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在不打开它的前提下,你有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
生:;我可以用导线和电池连接成简单电路来检测。
4.是像这样的吗?(图片展示)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电路检测器,老师这里有一个做好了的检测器,演示自检,这个电路是没有问题的,谁能用它来检测试一试?
5.你观察到了什么?这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6你还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
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
学生打开暗盒验证,确实是加了灯泡。
刚才我们连接的电路是这样的,(P出示串联图片).如果换一种连法(出示并联图片),小灯泡的亮度会怎么样?
(老师看到大多数组都是将元器件按顺序首尾相连,这种连接方式,我们称为串联。我们把这种将同类或不同类的元器件首首相连同时尾尾也相连的连接方式,这样也可以形成电流的通路,称为并联。)
如果加入的是电池又会怎么样?
下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APP,我们可以直接在pad上就能做实验。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希沃平板,平板桌面上有一个“物理实验课”的APP,打开APP,大家就可以通过选择、连接你需要的电路元器件进行操作。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推屏展示,交流:通过刚才的操作,大家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觉得说明了什么?
大家是用肉眼判断的亮与不亮,有时候不那么准,我们还可以点击小灯泡,看电路连接时,右上角小灯泡的有效功率数据大小,有效功率数值大,亮度大,有效功率数值小,亮度小,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准确地判断它的明暗程度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总结下你的发现吗?
生:变暗 连接灯泡
变亮 连接电池
不变 连接导线
不亮 没有连或电池接反(板节)
(三)、挑战二:解暗箱
1.老师准备了每组一个暗箱,大家能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检测一下吗?准备怎么检测?
注意事项:
(1)不能打开暗盒
(2)连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接线端接触充分,测后立即断发
那怎么才能做到不遗漏?
师:刚才我们在连接电池时发现正反现象会不一样,所以还满要导线两端交换检测,为了让同学们不遗漏,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个小口诀:先横后竖再对角。(板书出示)
2.学生小组合作检测
3.教师在平台收集记录单,并将检测结果展示在平台上
4.现场揭秘暗箱。(打开暗盒验证)现在同学们根据实物暗盒验证一下是否和俊们画的电路图一样。
(四)、拓展延伸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外在现象推测内部结构,这种方法叫“解暗箱”,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解电路暗箱,学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那这样的解暗箱的方法是不是适合于解生活中的电路暗箱呢?比如教室里的插座坏了这样的电路箱?同学们可以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料。(上传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生:教室里和家庭中的电路是220V的交流电,电珠会烧掉:而且很危险,人体能够
承的电压只有36V以下,不安全。所以我们不能用这种检测器去检测。
3.那生活中的电工师傅都是如何去解决的?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新仪器,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视频。
4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暗箱问题,老师希望大家和科学家一样,继续保持探究的精神,用这种信息思维的方式解决更多生活暗箱。
六、板书设计:
电路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