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常见的不会发音、会读不会写,或者会写不会读,部分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在英文单词下面备注汉字等现象,都说明了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误区。因而,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学习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 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使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英语知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勇于革新教学理念,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桎梏,着力提高学生英语语感,使其改变传统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进而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创设语言情境,提高学生英语语感
教师在设计小学英语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拥有丰富想象力的时期,也处于一个喜欢分享、喜欢说话,并且喜欢自我表现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营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培养其用英语表达事物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而创设英语语言情境,是把抽象的英语学习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能使学生更多地感受英语、说英语,仿佛自身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的深刻理解。
二、创造思维情境,改善英语思维习惯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喜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得到充分的改善。在传统英语课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写完板书,然后开始念读,让学生跟读,对于学生不懂的单词含义,教师直接在英文单词下面标注汉语,对于学生不会读的单词,教师也是直接在该单词下面标注音标。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流程把握,能在一节课中教完所有知识点,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深刻了解,也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初衷,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新课改的步伐,革新英语教学理念,不为教学而教学,要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行动大于思考”,学生只有先会读英语,会用英语唱歌,才有兴趣去学习英语。
三、营造生活情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和他人完成交流。学习英语是一个输入过程,而用英语和别人交流是一个输出过程,只有正确有效输入才能保证高效输出。而语言本身存在于一种生活环境里,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有英语的情境为依托。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采取模拟生活场景的方法,用英语的方式进行生活情境再现,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境,大胆说出口,和教师进行问题讨论,遇到重点难点做好标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发挥了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提高了语言综合能力,激发了对于英语的兴趣,改变了学习英语的心态,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完成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的环境很重要,以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一个有利条件。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情感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知识带有很大的情感因素,他们对自己好奇的事物和感兴趣的东西持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只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因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在情境教学上面,创设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情境课堂,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