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问题解决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怡

1、教材分析

《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1段,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初步认识扇形,初步理解扇形与所在圆的关系;、

第2段,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了解圆周率的含义,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3段,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以及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圆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为以后学习扇形、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需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游戏、观察等活动中 ,初步认识圆,学会表示圆

2、正确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3、使学生经历猜想、测量、操作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引导法、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学分,引领学生学习新知。

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本,观察生活中的圆,初步画圆,并能正确表示圆。课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5、教学过程

凯洛夫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依据学生认识具有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等心理特征,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投球游戏规则:

篮筐在讲台中间,按照现在的位置,一起做投球游戏,看一看谁投中最多,命中率最高?你认为这样的比赛规则合理、公平吗?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出围成一个圆的做法是公平的。

2、 摸圆:

把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说你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摸到圆?

3、 找圆:

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2)认识圆的各部分

1、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

(1)怎样表示圆?(标出圆心O 、半径r和直径d)

(2)还可以怎样表示半径?(直接标出半径的长度)

2、思考:大家画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呢?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和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动手画圆

1、认识圆规

2、掌握画圆步骤,学生交流

3、画指定大小的圆

(1)你能想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一名学生说半径,其他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师说:直径5厘米,学生画圆

(2)画圆要注意什么?

(3)练习:判断半径和直径

(四) 探索圆的特征

1、出示研究的要求

方法:画一画、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2、小组操作、讨论:

学生先独立活动,在小组内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延伸

在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 。

6、板书设计

圆心 位置

半径、直径 大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