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们将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根据市教科院的工作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武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程领导能力。促进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引导中小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所规定的课程方案,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实际的课程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和音体美等课程的实施情况。彰显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领导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研究重点,引导中小学教师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思路、策略。组织教师开展课堂转型研究,进一步加深专业理解,改进教学实践,强化学科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市教科院开发的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观察表”为参考,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继续加强各学科课型研究。积极开展深度学习研究,提升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组织开展各学段、学科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课程实施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推出一批体现“轻负担高质量”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例,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认真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与研究。深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及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的特点,配合做好省“义务阶段学业质量评价、反馈、指导”及“小学阶段学业质量监测”的质量分析工作,借鉴经验,认真反思,大胆探索,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提升质量评估与考试研究水平。
加强义务教育学段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优化学校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小初、初高衔接教学的研究。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充分利用课程游戏化、做中学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大力推广科学保教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项目研究为抓手,深入研讨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导中小学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公民教育、做中学、特色德育等项目研究活动,创建教育教学特色,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
二、积极完善教研方式
通过区域教研、网络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送培上门、结对帮扶等多种研修方式,建立对话、交流和研究的新机制,扩大教师研修的参与面和受益面。每学期有重点、有突破地开展富有学科特质的、有明显实效的专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对话,丰厚教师学科素养。推荐优秀教师拍摄“微课”、“精品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名师课堂”等主题资源包,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搭建更多更强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广大教师提升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重视并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在线研修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围绕“教学新时空”提供的研修内容,分学科、分主题,组织教师集中开展同步教研活动。同时积极向上级教研部门推荐学校优质“特色教研活动”、“名校课程”、“名师课堂”。
大力支持城市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引导中小学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研究、示范和幅射功能。加强教师专题研修,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形成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提升学校的研究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研组建设。深入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专业理解,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宣传、推介市、区中小学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研究成果,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进一步完善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优化“教学案”及其实施模式,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展示、研讨活动;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
进一步提升协作片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研究的城乡交流与互动,加强对薄弱、农村学校包括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形成区域性、惠及所有学校的教学研究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研资源与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教育科研,帮助教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引导中小学校走统领性课题与微型课题结合的研究之路。引导各类学校教师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加强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教科研指导与服务实践的贡献度与支持度,引导学校不断提升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和水平。
做好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管理工作。组织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组织开展2017年度区级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组织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备案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组织专家,对我区到期的十二五时期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及2014年年初审批立项的区级教科研课题和以前尚未结题的区级教科研课题进行结题鉴定。
积极推进科研基地建设。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组织申报、评选新一届市教科研基地,不断加强科研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对科研基地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常州市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工作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在研区级、市级教科研课题的网上检查,了解各课题进展情况和各校教科研工作情况。组织参加“长三角”教科研论坛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师陶杯”、“五四杯”及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四、努力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内部管理。构建一个思想品德好、专业功底扎实、教科研能力强,以专兼职教研员、各学科中心组成员、教科研基地骨干等为主体的研究共同体。实现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善,工作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服务中心、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作用。
加强教科研人员的各类研修活动,鼓励和支持教科研人员参加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学历进修,为教科研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引导教科研人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教科研人员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和教师培训实效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教研员以有效达成“五个一”作为促进自己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即“上好一堂课”、“作好一个讲座”、“发表一篇论文”、“抓好一个课题”、“建好一个基地”,全面提升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
坚持每周一学习日制度,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专题,切实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
努力加强与兄弟科室的配合与合作,认真为兄弟科室开展的相关活动提供专业支持,积极参与学校的督导评估、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在各项评审、评比等活动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工作目标更明、工作标准更高、工作思路更清、工作力度更强,充分调动全体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单位的民主、和谐、健康发展。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