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我听了两位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感触如下:
一、都采用情境导入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章老师用找快乐数字“7”,陈老师用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导入,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由7这个数字引出用7个三角形拼一个小船,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思考拼4只小船要多少个三角形,7只呢?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的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7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在编口诀时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在完成了书上的拼小船表格,引导学生找到几个7相加得几的规律,就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乘法算式,然后根据乘法算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这样从扶着走到半扶半放到完全放手,学生主动自主地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三、都采用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用中记,记中用。
在编制完口诀后,两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在练习中,师生一起互动,始终处于合谐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
四、一些建议。
马老师课后评课时就说两位老师的教学方式要再开放。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所以在编制口诀这一环节,是否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编写的口诀,让学生自己询问台下的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自己找出同伴的错误,并帮助同学改正错误。我想课堂上让学生表达、思考的机会更多一点,也是我们平时课堂上要追求的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