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模型”的乡村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发布时间:2025-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龚绯霖

《基于“建筑模型”的乡村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自本市级课题《基于“建筑模型”的乡村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以来,课题组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围绕小学美术社团中跨学科整合手工建筑模型搭建活动展开实践探索,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锻炼学生各项素质。现将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工作进展

(一)前期准备与理论建构

1. 课题组成立后,迅速组织成员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系统梳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手工建筑模型教育等相关理论,结合乡村小学教育实际,初步构建起基于“建筑模型”的项目式学习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乡村小学美术社团现状、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教学能力及资源配备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明确研究方向与重点。

(二)实践活动开展

1. 课程设计与实施:依据乡村小学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基于“建筑模型”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美术设计、数学测量、科学结构知识、语文文化探究等多个学科领域,例如在“家乡传统民居模型搭建”项目中,学生需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家乡建筑文化故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尺寸测量与计算,借助美术知识进行外观设计,利用科学原理保障模型结构稳固,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2. 活动组织:以小学美术社团为依托,有序开展手工建筑模型搭建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校园微缩景观”“美丽乡村规划”等多个主题项目。在活动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从设计构思、材料收集、模型制作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教师指导与培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等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注重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思考。

二、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层面

1. 综合素养提升: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在模型搭建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 学习兴趣激发:丰富多彩的“建筑模型”项目式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美术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许多学生表示通过活动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

(二)教师层面

1. 教学理念更新: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深刻认识到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专业能力成长: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均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部分成果在校内及区域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与交流,获得广泛好评。

(三)成果物化

1. 编制完成《基于“建筑模型”的乡村小学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方案集》,收录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式学习课程案例,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 学生创作了大量精美的手工建筑模型作品,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展览、区域艺术比赛中获奖,并在校内外进行展示,扩大了课题研究的影响力。

三、存在问题

1. 课程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目前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部分课程与乡村小学特色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课程的针对性和独特性有待加强。

2.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成果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评价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3. 教师精力与时间有限:乡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1. 深化课程资源开发:进一步挖掘乡村小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传统建筑、自然景观等元素,开发更具特色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课程形式,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2. 完善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和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的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 优化教师协作机制: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建立有效的教师协作机制,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和研究经验。同时,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专业支持,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

4. 加强成果总结与推广:在后续研究过程中,注重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及时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积极开展课题成果的推广活动,通过举办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辐射到更多乡村小学,为乡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课题组将认真总结研究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以更加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为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涟街  联系邮箱: jyfkg@163.com  联系电话:1396121743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