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
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杨霞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走入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目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各个学校也都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用多媒体,如果一味地使用,摆花架子,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用多媒体,如果一味地使用,摆花架子,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那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使现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在这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与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于受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实现,这时多媒体充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手段,使输出的信息生动、形象、直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情境: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一对姐弟正在玩,妈妈从包里拿出了4个橘子,分给姐姐3个,弟弟1个,弟弟红着脸低下了头。这时,教师提问:小弟弟为什么低下头?你认为应该怎么分?接着妈妈又拿出了2个橘子,你说该怎么分?最后妈妈又拿出了1个橘子,那该怎么分?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呢?这时引出新课内容。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有趣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了学生继续探索的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教学用“笔+黑板”给出的信息是平画的图像和单调的声音,板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通常采用的是“课件+讲稿”的方式,利用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形态,具体地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的直观环境。在执教《圆的面积》时,圆面积的推导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的水平还不够自己制作学具。在圆面积的推导中,要将圆进行等分,分得越多在拼合中越接近于长方形,可在学生面前这只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将圆进行四等分、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再进行拼合,让同学们观察、体验分得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过程,而后利用屏幕闪烁,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拼合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就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松解决了。
在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的方法,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在计算3+2=5时,学生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用三个手指加上两个手指、三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等具体事物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所以在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考考它。这时屏幕上出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8把牙刷,盒外有3把。小猴子提问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刚好处在这样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由抽象变具体。同时,还应注意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例如在讲解0的加减法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先讲解有关得数是0的减法。
依次出示:
1-1=0
2-2=0
4-4=0
3-3=0
5-5=()
由学生说出5-5=0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规律: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这样我们就通过多媒体的形、声、色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初步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下,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虽然难度较大,但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认识平面图形一课中,为了讲解“面在体上”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思考,把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演示课件)将一个个立体图形的面,平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看完演示后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
在这里我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演示,先给学生示范,再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提高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上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等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在活动中真正地学习。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留给孩子。使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情境中培养兴趣,开阔思维。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使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4月出版。
2.汪绳祖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3.林崇德主编,《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4.郑毓信著,〈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5.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