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研发背景
1.政策导向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2.现实基础
宋剑湖小学始建于2000年,是由四所村校撤并而成。基于学校师资水平和学生素养的现状,要全面推进项目式学习,实施教学改革还存在较大困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我校一直探索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路径,由此开设许多特色社团,其中“建筑模型”社团已开展十余年,参与的学生较多,学生在社团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建筑模型比赛,我们的学生曾连续十二年获江苏省比赛团体一等奖,成绩突出。
根据学校已有基础,把“建筑模型”项目式学习作为前瞻性教学改革起始阶段、过渡阶段,可以为推进项目式学习、辐射其他学科提供经验,打下良好基础。
3.领导支持
我们学校虽然不是梦想中心学校,但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一直跟随真爱梦想的步伐,和市区另外7所梦想学校一起,共同参与常州市劳动育美项目。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成长之旅。
二、课程研发过程
研发过程中,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有三次活动。
第一次是2022年10月21日的首次共创会。
在这次共创会中,我们与真爱梦想团队设置了研发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设计课程大纲。我建立了微信群,组建核心团队,定期开展“碰头会”。只要老师有新奇的想法或者课程研发有产出,我们都及时交流,并发在微信群里,就这样,第一稿的课程大纲终于浮出水面。
第二次是2022年12月13日的反馈会,这次参加的老师就更多了,我们加入了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钟老师和赵老师还邀请了许教授为我们线上答疑,思维的碰撞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产出。我们分析当前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卞老师等人的引领下,我们确立了阶段目标。
第三次比较有收获的是真爱梦想组织的暑期培训活动。他们让我们团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第一天活动过后,我和团队开始反思课程的可持续性,最终,我们割舍了第一份课程大纲,并连夜修改课程内容,把之前的设计几乎全部推翻重来。原因是考虑到之前设计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连接感不够强。我们查资料、反复辩证,把这个课程的范围缩小,形成了现在的这版共8课时的《我们心目中的民居建筑》。
三、课程研发收获
暑期培训回来后,我们开始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在这过程中,我让团队老师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上课内容,并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学,大家边实践边反思。记得上入项课时,我分别在二年级和四年级试上,上完后惊喜地发现低年段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课上所有的答案不是我给予他们的,而是小朋友们在头脑风暴中自然产生的,而且孩子们下课后特别期待上下一节课。这一次小小的收获也让我更坚信这个课程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
四、课程研发反思
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真正实现跨学科的融通,从而提高教研效率?我们虽然积累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经验,但是如何辐射其他学科,由此带动学校整体的教学方式变革,这都是我们的困惑。因此,我将这个课程结合课题来进行研究,以此促进这个课程实施更加系统化。2023年9月,我申报了《基于“建筑模型”的乡村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后来,此课题成为了市级备案课题,目前还在研究过程中。
一路走来,虽有挫折但更有收获。我们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真爱梦想团队的帮助、有团队老师的付出,看到孩子们在参与这项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协作共创,把心目中的民居设计出来的那一刻,这一切探索都是值得的。